基于多光谱遥感混合像元分解的农田覆盖度估算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bc3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农田地区开展作物和作物残留物覆盖度精细监测研究,既可以满足农业管理部门对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又是充分理解植被与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之间复杂的物理和生态交互过程的重要途径,能够推动对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然而,作物残留物与土壤光谱类似,尤其当作物残留物受到较高水分含量影响时,木质素和纤维素特征吸收特征将被严重削弱,多光谱遥感难以区分土壤和作物残留物。本研究主要关注于(1)分析土壤、作物及其残留物的光谱特征和其对水分的响应;(2)建立多光谱遥感土壤—作物残留物和土壤—作物—作物残留物多光谱遥感混合像元模型,并开展混合像元土壤、作物及其残留物的覆盖度估算;(3)分析水分对上述混合像元模型的影响,并开展水分影响削减研究。针对多种土壤、作物残留物和作物,本研究(1)在实验室和野外开展了大量的土壤—作物残留物和土壤—作物—作物残留物混合像元场景模拟;(2)开展了Sentinel-2多光谱影像和与之同步的野外覆盖度真实性检验场的农田覆盖度测量;(3)阐明了土壤含水量、作物残留物含水量和作物含水量如何影响其光谱和光谱指数;(4)构建了动态的土壤—作物残留物多光谱遥感混合像元模型;(5)提出了对水分不敏感的宽波段光谱角度指数(Broadband Angle Index,BAI),利用随机森林技术和多个BAI组合了新的作物残留物指数(Crop Residue Index from Random Forest,CRRF);(6)构建了BAI–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和CRRF–NDVI土壤—作物—作物残留物遥感混合像元模型。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包括:(1)阐明了土壤、作物及其残留物含水量对现有植被光谱指数和作物残留物光谱指数的影响;土壤和作物残留物的光谱指数对水分的响应相似,其植被光谱指数受含水量影响较小,但其作物残留物指数和水分指数数值受含水量增加而增加;作物的植被光谱指数、作物残留物光谱指数和水分光谱指数受含水量影响相对土壤和作物残留物的影响小。(2)提出了动态的土壤—作物残留物多光谱混合像元模型和动态土壤端元光谱选择方法;提出的动态土壤端元光谱选择方法使用土壤含水量和Lobell模型联合确定土壤端元光谱,该方法(R2=0.88,RMSE=0.08,MAE=0.06)比传统的固定最小和固定平均土壤端元光谱(R2=0.47,RMSE=0.17,MAE=0.14)准确性更高,作物残留物估算结果精度更高。(3)提出了宽波段光谱角度指数BAI和BAI–NDVI土壤—作物—作物残留物遥感混合像元模型;提出的BAI降低了水分对作物残留物和土壤光谱反射率的影响,能够提供比传统作物残留物光谱指数更准确的作物残留物覆盖度估算结果;联合多个BAI(multi-BAI)比单个BAI具有更高效作物残留物估算潜能;通过实验室场景模拟、野外场景模拟和卫星地面精度验证场的定量验证表明,BAI–NDVI方法能够准确估算干燥和饱和农田土壤、作物及其残留物覆盖度,并应用于土壤和作物残留物含水量变化很大的农田。(4)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技术组合的CRRF和CRRF–NDVI土壤—作物—作物残留物遥感混合像元模型;在BAI指数的基础上,利用随机森林技术来组合multi-BAI(即CRRF)并估算作物残留物覆盖度,并基于CRRF–NDVI土壤—作物—作物残留物遥感混合像元模型进行土壤、作物及其残留物覆盖度估算。实验室场景模拟、野外场景模拟和卫星地面精度验证场的多时相定量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DFI–NDVI方法(CRC:R2=0.65,MAE=0.16,RMSE=0.19,n RMSE=21.0%;BS:R2=0.74,MAE=0.14,RMSE=0.16,n RMSE=21.4%;FVC:R2=0.92,MAE=0.06,RMSE=0.09,n RMSE=9.1%),CRRF–NDVI(CRC:R2=0.84,MAE=0.08,RMSE=0.10,n RMSE=10.1%;BS:R2=0.82,MAE=0.09,RMSE=0.11,n RMSE=13.8%;FVC:R2=0.93,MAE=0.05,RMSE=0.07,n RMSE=7.4%)方法显著提高了宽波段遥感估算土壤、作物及其残留物覆盖度的精度。本研究将CRRF–NDVI方法应用于MODIS多光谱影像,并开展了农田土壤、作物及其残留物覆盖度估算;结果表明CRRF–NDVI方法能够监测到作物收割、翻耕和作物越冬三个重要特征,能够满足大范围农业农田生态环境长时间的监测需求,这有利于监测和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其他文献
相位光时域反射仪(Φ-OTDR)以其高灵敏度特性在分布式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如何利用相位光时域反射仪的相位信息检测外界扰动事件的研究中。相位光时域反射仪的相位信息通常包含在具有不同干涉图样的散射信号中。为了获得相位,先后出现了参考光相干探测、双脉冲干涉、干涉仪干涉等多种干涉检测方案。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三端口解调、希尔伯特变换和正交解调等多种解调方式。这些研究极
低维半导体材料因具有独特的结构与物理性质,使其在光电探测器、激光二极管、气体传感、场效应晶体管(FET)、太阳能电池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磷及磷化物(蓝磷、P2C2)和硒化物(Sn Se、Ga2Se Te)低维半导体材料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并依据它们的优势探索了其潜在的器件应用及器件输运特性。此外,还对薄膜缺陷结构的电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和
深度学习,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已经成为了计算机视觉很多领域的最佳解决方案。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主要缺点在于其庞大的计算量与参数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深度学习在一些资源受限设备(例如手机或嵌入式设备)上的应用。所谓资源受限,指的是某一特定任务必须在有限资源供应的情况下完成计算,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时间、存储开销、能源消耗等。这些小型设备对于模型的计算速度和体积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如何加快深度模型的
传统的机器学习通常假设学习环境的数据特征是固定不变的,而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下,学习环境的数据特征很有可能会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应对这一情况。本文关注特征变化环境的机器学习,提出和分析了若干种相关场景,并从算法、理论和实验等多个层面来研究并解决这些场景下面临的问题。1.特征同步变化环境的在线学习方法。本文提出并分析了特征同步变化下的流数据学习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
软件缺陷预测技术已成为软件工程领域中的热点研究问题,该技术通过挖掘软件历史数据,抽取与软件缺陷相关的指标数据,构建有效的缺陷预测模型,并对新的软件模块进行有无缺陷的分类,从而有效地分配有限的测试资源。通常,构建性能优越的缺陷预测模型需要足够多的历史标注数据。但是现实中收集并标注足够多的训练数据相当困难:一方面,对于新开发项目,通常仅含有少量历史标注数据;另一方面,标记数据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海洋锋区是海洋表面冷暖海流交汇而形成的海表面南北温度梯度的大值区,是热带外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近年来,对高分辨率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冬季北太平洋海洋锋区呈现特有的双海洋锋结构,同时存在副热带海洋锋区及副极地海洋锋区。研究北太平洋副热带和副极地海洋锋区与大气的相互作用不仅有助于理解热带外尤其是北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过程,还对提高东亚-北太平洋-北美的天气和气候预测能力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往的研究多
声学超构材料是一种以亚波长尺寸结构为基本单元的人工复合材料,其属性可以用声学等效媒质理论来解释。声学超构材料具有传统自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如密度各向异性、负的等效质量密度、负的等效弹性模量等,极大地拓展了声学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特别在波形操控领域,利用声学超构材料可以实现声学超构透镜,能够对入射声波阵面进行自由调控,并进而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目标声场,从而实现多种新颖的声学成像,呈现出广阔
核反应是人们认识和研究原子核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重离子熔合反应是研究重核性质和核-核间强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目前合成新元素和超重核素的主要方法。在重离子熔合反应中,弹核和靶核熔合形成复合核本质上是一个量子隧穿过程。早期的熔合模型中,弹核和靶核往往看作无结构的点粒子,熔合截面的计算通常采用一维相互作用势。当入射能量高于或位于库仑势垒附近时,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理论熔合截面与实验截面数据相符
光电子技术作为我国科技发展最为重要的支撑技术之一,已在信息科学、通讯、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等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材料的角度看,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作为一种多功能光电器件材料,相比传统的Si、III-V(Ga As、Ga N)等光电材料,其具有直接带隙、p-p跃迁、光吸收厚度更薄、光学带隙窄、载流子扩散长度长(与光吸收厚度相匹配)、激子寿命长等优点,并且由它们制备出的器件具有更强的光吸收能
近年来,随着GMR效应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推进了基于GMR效应的磁存储器件MRAM(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的研究和开发。MRAM的基础架构是由图形化铁磁单元和可实现读/写操作的字位线结构组成。从读操作的角度来看,每个MRAM单元都应该具有稳定的存储状态,也就是稳定的剩磁态。另一方面,从写操作的角度来看,每个MRAM单元都应该具备稳定的写入场,同时具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