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地处边疆近海、东北亚地理中心,是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建国初期经济驱动者,为中国经济原始积累带来巨大贡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问题逐渐凸显,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下降、资本回报率及效率低下,这种长期以来高要素投入带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伴随着要素数量和效率的告急,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动力来源于生产要素投入和除要素投入外的全要素生产率,而生产要素和资源总是稀缺的,且受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仅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无法维持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因此吉林省急需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15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视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益。在处于经济新常态和发展高质量的需求下,吉林省应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着眼于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首先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进行测算,并在区域维度对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随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科研投入、人力资本、政府财政支出五个方面分析其对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1978年至2015年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16、2017、2018年呈现攀升势头,平均TFP为0.55,平均TFP增长率为0.62%,长期以来,吉林省经济增长依靠高投资驱动,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较低,全要素生产率平均贡献率为1.74%,低于全国约6个百分点,且在东北三省处于劣势地位。吉林省急需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由高资本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第二,实证分析表明,对外开放度对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未如预期,作用不显著,吉林省在对外开放方面仍存在较大劣势,且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可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和转化;产业结构变迁对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抑制作用,产业发展与就业接纳实力不平衡,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就业结构应做出调整;科研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影响,但存在一定滞后期;人力资本对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政府财政支出未能对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有效驱动力,且对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干预。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在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指出了研究局限并提出展望,以期为学科发展和吉林省的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