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视域下的宋代女性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hc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朝始终未能统一全国,在复杂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下,宋朝从建国后就一直处于不断的战争中,外有与辽、西夏、金、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征战,内有兵变和民变的发生,使两宋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兵火所经之处,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其中女性也不能幸免于难,她们成了战争的牺牲品,不仅要遭受外敌的掳掠欺辱,还要承受本族官军游寇和盗匪的侵扰加害。置身于战争这一特定的时空场景之下,宋代女性除了参与战争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外,为数更多的女性在战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她们没有还击对方和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在战争中备受欺凌。身处危难之际,一些女性选择对命运进行抗争,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女性类型,即忠义爱国的女性、舍命救助家人及殉亲的女性、贞烈守节的女性。同时战争中也不乏向命运低头的女性,为存活于世而受尽百般凌辱。宋代女性在战争中之所以有上述表现,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包括国家封赠和旌表政策的倡导、社会规训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首先,国家对女性的封赠和旌表政策,起着教化和引导女性群体行为的作用。其次,传统儒家思想作为宋代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全社会的大力提倡,作为女性规条和训诫,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约束女性的行为。再次,女性对自我身份的体认及家庭成员的行为表现,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女性产生影响。宋代女性在战争中的行为表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女性的卓异行为受到了社会的肯定,具体表现为朝廷的旌表、基层社会的褒奖以及文化精英的称颂。另一方面,女性的行为对当时人产生了激励和感召的作用,其体现出来的精神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许,甚至令敌方也为之改色,但身处男性附属地位和受礼教束缚的影响,宋代女性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著名爱国民主革命家、学者、教育家、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一生经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并在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新中国多次参与执掌中央教育
在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冷战年代里,自由主义不再有其新颖的洞察力、创造性和大胆假设的优点,转而成为一种默默无闻的理论。但是,20世纪后二十年的剧变后,自由主义者开始创造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