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用于抑制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临床药效动力学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抑制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临床药效动力学和适宜剂量。  方法:  (一)右美托咪定用于抑制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临床药效动力学  选择轻度子痫前期患者(Ⅰ组)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Ⅱ组)为研究对象(n=50),ASAⅡ~Ⅲ级,年龄20~35岁,体重指数≤35kg·m-2,孕周≥32周,血红蛋白≥90g·L-1,排除肝肾功能明显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或其它代谢性疾病,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患者。入室开放静脉后在局部麻醉下行挠动脉穿刺直接监测血压(BP),监测心电图(ECG)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前连接麻醉深度检测仪监测镇静深度(脑电双频指数,BIS)。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1、瑞芬太尼1μg·kg-1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1进行快速麻醉诱导,经口气管插管。术中静脉输注丙泊酚4~10 mg·kg-1·h-1和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维持麻醉。根据BIS值调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泵入速度,使BIS值维持在40~50。胎儿娩出后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输注时间为15 min。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右美托咪定的初始剂量为0.5μg·kg-1,各相邻剂量之间的比值为1.2。拔管期间患者血压高于基础血压的25%,且持续时间超过1 min以上,视为抑制拔管反应无效(拔管反应阳性),则下一例患者升高一个剂量梯度;拔管期间血压上升未达到上述指标者视为抑制拔管反应有效(拔管反应阴性),则下一例患者降低一个剂量梯度。采用Probit法计算右美托咪定抑制气管拔管反应的ED50和ED95。  (二)右美托咪定用于抑制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拔管反应的适宜剂量  选择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0例,ASAⅡ~Ⅲ级,年龄20~35岁,体重指数≤35 kg·m-2,孕周≥32周,血红蛋白≥90 g·L-1,排除肝肾功能明显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或其它代谢性疾病,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5组(n=10):D0组(0μg·kg-1)、D1组(0.4μg·kg-1)、D2组(0.6μg·kg-1)、D3组(0.8μg·kg-1)和D4组(1.0μg·kg-1)组,D0组为对照组,输注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入室开放静脉后在局部麻醉下行挠动脉穿刺直接监测血压(BP),监测心电图(ECG)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前连接麻醉深度检测仪监测镇静深度(脑电双频指数,BIS)。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1、瑞芬太尼1μg·kg-1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1进行快速麻醉诱导,经口气管插管。术中静脉输注丙泊酚4~10 mg·kg-1·h-1和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维持麻醉。根据BIS值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泵入速度,使BIS值维持在40~50。胎儿娩出后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输注时间均为15min。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术毕带气管导管入PACU复苏。  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拔管后1 min(T1)、5 min(T2)、10 min(T3)和15 min(T4)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患者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泵注右美托咪定后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一)右美托咪定用于抑制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拔管反应的临床药效动力学  (1)右美托咪定抑制轻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拔管反应的ED50(95%CI)和ED95(95%CI)分别是0.48μg·kg-1(0.44~0.52μg·kg-1)和0.62μg·kg-1(0.56~0.85μg·kg-1)。  (2)右美托咪定抑制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拔管反应的ED50(95%CI)和ED95(95%CI)分别是0.64μg·kg-1(0.59~0.69μg·kg-1)和0.82μg·kg-1(0.74~1.08μg·kg-1)。  (二)右美托咪定用于抑制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拔管反应的适宜剂量  (1)血流动力学变化  ①各组间T0时的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②与D0组比较, D1组T1~T4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D4组T1~T4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降低。  ③与T0时比较,D0和D1组T1~T4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升高;D2~D4组T1~T4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降低。  (2)苏醒时间的变化:与D0组比较,D1、D2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3、D4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均明显延长。  (3)所有患者输注右美托咪定后均未出现需要处理的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  结论:  (1)右美托咪定抑制轻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拔管反应的ED50(95%CI)和ED95(95%CI)分别是0.48μg·kg-1(0.44~0.52μg·kg-1)和0.62μg·kg-1(0.56~0.85μg·kg-1)。  (2)右美托咪定抑制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拔管反应的ED50(95%CI)和ED95(95%CI)分别是0.64μg· kg-1(0.59~0.69μg·kg-1)和0.82μg·kg-1(0.74~1.08μg·kg-1)。  (3)术中单次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能明显抑制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的气管拔管反应,且不影响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第一部分 rMS对体外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rMS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进行不同参数的刺激,比较这几种参数下 rMS对 NSCs增殖的效应,确定最佳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