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厌食症是指小儿时期非疾病因素而出现较长时期的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证,多见于1~6岁的小儿,发病率约为12%~34%,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夏末秋初多见。厌食症对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智力发展均有影响。长期厌食,可使小儿摄取营养物质不足,不能满足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导致小儿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免疫力低下,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小儿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有关,故治疗时以补充锌剂为法,但锌剂只能改善症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且长期使用锌剂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单纯补锌也会影响铜、钙、铁的吸收,造成机体内部各微量元素不平衡。导师经过多年研究,认为其形成机理主要与脾胃失和、运化无力、气滞血淤有关,并拟定了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行淤驱虫等多法并举的治法。童胃冲剂即在此法的指导下,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由焦三仙、炒白术、半夏、陈皮、鸡内金、使君子、三棱、胡黄连、佩兰等中药合理组方而成,临床应用10余年,疗效可靠。为探讨本方的药效及作用机理,我们进行了动物实验,本实验采用高蛋白高脂饲料复制大鼠厌食模型,通过观察童胃冲剂对厌食大鼠进食量、体重、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β-内啡肽(β-EP)、胃泌素(GAS)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理,为防治小儿厌食症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特制饲料喂养幼龄大鼠,建立小儿厌食症大鼠模型。将55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3天,然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小儿化积口服液组(简称化积组)、童胃冲剂小剂量组(简称小剂量组)、童胃冲剂大剂量组(简称大剂量组),每组11只。正常组用常规鼠饲料喂养,其他四组用特制饲料喂养。所有动物均单笼喂养,自由进食饮水,每日记录进食量及体重。一周后,模型组、化积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大鼠的平均进食量均低于正常组30%~50%,有显著性差异(P<0.01),造模成功。第8天开始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生理盐水2ml/100g,化积组灌小儿化积口服液2ml/100g,小剂量组用浓度为0.94g/ml的童胃冲剂2ml/100g(为10倍临床等效量)灌胃,大剂量组用浓度为1.88g/ml的童胃冲剂2ml/100g(为20倍临床等效量)灌胃,每日1次,第28日晚8:00禁食,第29日处死,取血、下丘脑、胃窦粘膜进行指标测定。结果:(1)对幼龄厌食大鼠摄食量的影响:第1天,各组大鼠摄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第7天,模型组、化积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大鼠摄食量与正常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这四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造模成功。给药1周后(即第14天),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的摄食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给药2周后(即第21天),化积组与模型组比较才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童胃冲剂比小儿化积口服液具有起效快的特点;第21天,大、小剂量组与化积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P<0.01),说明童胃冲剂的疗效优于小儿化积口服液;第27天,大、小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这两组大鼠的进食量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2)对幼龄厌食大鼠体重的影响:第1、7天,各组大鼠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第14天,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童胃冲剂确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加大鼠体重;第21、28天,大、小剂量组及化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大、小剂量组与化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种药物均能使厌食大鼠体重增加,童胃冲剂的疗效优于小儿化积口服液。(3)对幼龄厌食大鼠下丘脑和血浆中CCK-8含量的影响:模型组下丘脑和血浆中CCK-8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P<0.001),大、小剂量组、化积组下丘脑中CCK-8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与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大、小剂量组、化积组血浆中CCK-8含量也明显低于模型组,与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P<0.001),化积组下丘脑中和血浆中CCK-8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童胃冲剂和小儿化积口服液均能抑制厌食大鼠下丘脑和血浆中CCK-8的生成,前者的抑制效果优于后者,大小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对幼龄厌食大鼠下丘脑和血浆中β-EP含量的影响:大、小剂量组、化积组下丘脑中β-EP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与之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01),同时,大、小剂量组、化积组血浆中β-EP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与之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大剂量组下丘脑中β-EP含量明显高于小剂量组、化积组、正常组(P<0.01),三个治疗组及正常组血浆中β-E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在下丘脑中,大剂量组对于β-EP含量的影响要高于小剂量组和化积组,能明显提高其含量,促进大鼠摄食;而在外周血中,三个治疗组的作用相当。(5)对幼龄厌食大鼠胃窦部和血清中GAS含量的影响:模型组胃窦部GAS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三个治疗组胃窦部GAS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与之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 P<0.001);化积组胃窦部GAS含量与小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大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可见,大剂量的疗效优于小剂量和小儿化积口服液;各组血清中GAS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童胃冲剂能显著促进厌食大鼠食欲,增加体重,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减少动物下丘脑和血浆中CCK-8含量、增加下丘脑和血浆中β-EP含量、增加胃窦粘膜部GAS的含量来实现的。(2)本实验结果为临床上应用童胃冲剂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