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语气词是汉语语法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词类,也是表达语气的一种重要手段。清代处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阶段,是汉语语气词系统调整和规范的重要时期。本文为清中晚期白话小说《歧路灯》中的白话语气词为研究对象,通过描写分析其中白话语气词的概貌、个案考察以及与不同时期同一地域作品、同一时期不同地域作品白话语气词的系统比较,探寻《歧路灯》中白话语气词在语义、语用、连用类别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某些汉语语气词历史演变源流。通过研究,我们有如下发现:第一,从总体上看,《歧路灯》中单音节白话语气词不仅使用数量众多而且用法丰富,大部分词在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句类中都有运用;双音节的白话语气词用法单一,除了“不成”用于疑问句外,其他均用于陈述句中。连用形式共10个,除感叹句外,其他三种句类都有使用。第二,《歧路灯》中有的白话语气词用于同一句类,表达的语义相同但在使用数量上存在差异,如“哩”、“呢”用于陈述句中均能表达肯定、强调的语义,用于疑问句均能表达深究的语义,但陈述句中主要用“哩”,疑问句中主要用“呢”;“便是”、“就是”、“就是了”均用于陈述句表达肯定、确认的语义,但“就是”的使用数量高于“便是”和“就是了”,“也罢”和“也好”均能用于陈述句表达肯定、容忍的语气,但“也罢”的使用数量高于“也好”;“罢了”、“而已”均能用于陈述句表达限止的语义,但“而已”的使用数量高于“罢了”。第三,从语用角度看,语气词“哩”“呀”的语用功能比较相似,比如都有传信和传疑功能、明示和提醒功能、人际调节功能,但有细微差异。三个语气词也都有语篇衔接或关联作用。此外,“罢了”还有传信功能、话语推进功能。第四,从历史发展方面看,“哩”“呀”“罢了”三个语气词中,“哩”出现最早,元代始现,“呀”“罢了”都是明代才出现。但“哩”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在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等北方方言中使用一直较多,用法也很丰富,但普通话中已基本不用。“呀”“罢了”随着时间推移,用法逐渐增多,但总体发展平稳,也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第五,与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中白话语气词系统的比较,三部作品的语气词种类都很丰富,且都是“的”“了”“么”“罢”的使用占有很高比重;但三部作品中具体的语气词家族成员及连用类别、连用形式都有差别。在“呢”“哩”“么”“罢”“呀”等主要语气词的使用上,三部作品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别:语气词“呢”,《红楼梦》使用最多,用法最齐全;语气词“哩”,则是《歧路灯》使用最多,用法最齐全;其他三个词,《儒林外史》使用频次和用法都相对较少。与现代汉语同一方言背景作品的白话语气词比较,《歧路灯》与其主体语气词基本—致,但有些语气词的用法和使用频率都发现了变化,现代汉语方言中有的甚至已不见使用(如语气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