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中后期中马外交的政治干扰因素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a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中后期,美国与中国关系逐渐改善,中苏关系却逐渐恶化,亚洲太平洋地位逐渐上升。国际局势的变革导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受国际形势的影响,中国与东南亚重要国家——马来西亚的关系也经历了历史性变革。当然,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的交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政治因素是重要的干扰因素之一。站在马来西亚的视角,马来西亚与中国的交往受到马来西亚国内政治变化的影响颇大。马来西亚与中国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马来西亚国家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排华、去华化进程严重的影响了中马关系的发展,而对中国非常敏感的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的策略上,马来西亚跟中国的关系有时也非常紧张。本文结合史实,在充分把握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关系的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分析影响两国交往的政治干扰因素,对于理解和把握两国关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结构上看,本文内容分为绪论、正文与结论三个部分。  绪论部分指出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正文首先以国际形势和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关系作为引子导出文章的基本内容,然后分为三章阐述。这三章是全文的核心部分:  第一章,主要探讨意识形态的对立对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关系的干扰。本章首先介绍了意识形态的理论层面的内容,站在马来西亚的视角分析了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及其导致的冲突与矛盾。  第二章,主要探讨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之间的民族主义问题。通过对马来人的主导地位的确立,排华、去华化进程等方面的分析作为背景,论述了马来西亚对华人华侨的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  第三章,主要探讨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之间关于南海问题涉及到中国国家核心利益。此相关内容主要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南海问题的由来、现状分析及未来走势做了一定的研究。  结语部分,对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关系的政治干扰因素的思考。该部分在综合前三章基础上总结出了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交往的本质,两国政策的制定,一切以本国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从而揭示出了马来西亚政治抉择的本质。
其他文献
保罗·芮恩施,1913年11月到1919年9月担任美国第一任驻中华民国公使,把“金元外交”作为打开中国门户的重要手段,把在中国扩大美国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芮恩施主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