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下,判断与决策的目标值或结果向初始值或初始信息即“锚”的方向接近而产生估计偏差的现象。锚定效应的验证在风险性预测问题还有日常生活中有如下体现:对股市指数变化的估计;对购买数量决策影响中促销广告用词的作用;陪审团在法律判断时的决策;对生活琐事的知识性判断问题;对商品价格估计问题;工作中的协商谈判性问题,还有软件效能评估问题、自我效能(如自我效能感,自信等)评估问题等,都研究沿用了Tversky和Kahneman的研究框架并将其发展。自从海德开了归因研究的先河以来,归因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归因(causal attirbution)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指的是“原因归属”。广义的归因是人对各种现象,如自然现象、精神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等作出解释和说明的过程。狭义上来说归因是寻求结果的原因,也就是将行为或事件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此研究共有三个实验,其中,预实验用来确定正式实验中10道题目的锚值,包括高锚和低锚,以便在正式实验中呈现给被试。两个正式实验,分别用来研究在传统锚定效应(先比较问题答案与锚值的大小关系,然后给出估计值)条件下的归因的四种方式(能力、努力、情境和运气)在高锚和低锚情况下对锚定效应的影响和研究在基本锚定效应(不比较问题答案与锚值的大小关系,直接给出估计值)条件下,归因的四种方式(能力、努力、情境和运气)在高锚和低锚情况下对锚定效应的影响。本研究的假设是归因方式对锚定效应产生影响,通过实验一,发现在传统锚定条件下,不同归因方式的被试之间的判断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即采用不同归因方式的被试在锚定效应中并没有不同,可以理解为,在传统锚定效应条件下,归因方式对锚定效应不产生影响。在实验二中,在基本锚定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归因方式的被试之间却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采用不同归因方式的被试在锚定效应中是有差异的,可以理解为在基本锚定效应条件下,归因方式对锚定效应有影响,实验结论支持了实验假设。总结两个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归因方式在锚定效应中是存在不同的结论。正如Kolb提出的那样,个体存在不同的差异,不同归因方式的个体喜欢不同的判断和思维方式在作出判断也存在不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