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阶段中国的教育体制下,由于小学入学截止日期的存在,使得大部分6-8月出生的学生在同年级中的年龄相对最小。教师和家长群体中普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早点入学好,相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启智早,对后期的学业发展和职业选择都有优势。在行为上,他们会倾向于提前规划孩子的生日,令其在入学截止日期之前出生,以防孩子拖后一年入学。另一种则认为相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各方面更加成熟,在学习上更轻松,将来优势更大。在行为上,他们会为孩子安排尽量晚一些入学,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业表现。因此笔者提出问题:低年级小学生中,相对年龄较大的儿童是否存在学业优势?这个优势会随着年级的增长的变动趋势如何?论文首先梳理了相对年龄效应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发现在竞技体育中的研究比较全面而且深入,在学业发展方面则相对较少,但是不论国内还是国外,这些研究的结论都从不同的角度证实了相对年龄效应的存在。在相对年龄效应的动态发展趋势方面,有学者证实相对年龄效应有优势积累的趋势,有学者却得出相反的结论。在对前期研究进行梳理之后,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上海市部分低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业表现、对应的人口学资料进行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处理相关数据,结果显示相对年龄效应存在于低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业总体表现以及“识字写字”“阅读”“表达”三个模块中。其次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相对年龄效应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的相对年龄效应没有差别;接受学前教育较少的学生以及低收入的家庭的子女受相对年龄效应的影响较大;相对年龄效应在小学一、二、三年级均有存在,但是二年级最强,三年级最弱。在文章的最后针对相对年龄效应的现象在政策层面、家长层面和学校与教师层面提出了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