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融券交易(Margin Trading)作为一种创新机制引入我国的证券市场,结束了我国证券市场多年的“单边市”运行态势,必然会对我国的证券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究竟融资融券交易在推出一年后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何种影响?其是否发挥了平抑市场波动,提高市场流动性的基本功能?与此同时,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日益推行,关于推出“转融通”机制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融资融券的授信模式选择、市场影响已成为监管层与投资者的关注重点,本文围绕上述课题展开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具体而言,本文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首先系统概述了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然后通过对比研究全球主要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随后,本文分别从融资融券对市场波动性、流动性两个角度展开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冲击效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最后,基于融资融券交易的信用特征,本文探讨了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问题。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一个国家或地区融资融券模式的选择,往往是取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背景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成熟状况的。结合国际实际经验与我国的国情,我国现阶段还不具备选择美国的市场化分散授信模式的条件,因而通过筹建垄断性的证券金融公司推出转融通机制,并逐步建立“单轨制”的集中授信模式是现阶段的较理想选择。(2)本文通过VAR(向量自回归)模型与Granger(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实证研究了融资融券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波动性及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融资融券机制推出的一年多时间里,融资融券机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还很弱,既没有造成市场大幅度波动,也没有大幅度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水平。但是相对来说,融资融券机制(特别是融资买空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的基本功能已慢慢显现出来,而其平抑市场波动的功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没有得到体现。其中,本文认为影响其功能发挥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融资融券规模市场占比很小;二是融资业务与融券业务发展极不平衡,作为卖空机制的融券业务备受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