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最早产生于美国金融市场,我国资产证券化从2005年正式起航,期间经历了试点期、暂停期、再次恢复期,2014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资产证券化迎来高速发展期。截至2016年末国内资产支持证券存量已接近1.20万亿,2016年全国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8 420.51亿元,其中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井喷,占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量的52.08%,取代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成为发行量最大的品种。企业资产证券化之所以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企业资产证券化能将发行人流动性较低的长期资产转变为流动性较高的现金资产,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周转率;其次,底层基础资产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还款来源更有保障,融资成本也较低;再次,企业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表外融资渠道,可以改善发行人的财务结构,优化资产负债表等。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高速发展,积累的交易数据不断增多为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支撑。本文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以及企业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现状。通过梳理以往学者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理论分析,本文认为企业资产证券化能够给发行人带来短期财富效应,然而从本质上说,企业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借贷关系,在实际运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对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财富效应进行检验。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本文选择事件研究法结合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以事件窗内超额收益等为指标,选择近三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数据,对其短期财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首先在总体上对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短期财富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然后将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按基础资产类I型、发行规模、发行人体量以及发行人所处行业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分别对其短期财富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来说,企业资产证券化给发行人带的短期财富效应显著为正;基础资产不同,企业资产证券化产生的短期财富效应也不同;发行规模大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相比发行规模小的更容易带来正的短期财富效应;企业资产证券化对体量小的上市公司的短期财富效应显著为正,对体量大的上市公司短期财富效应不显著;企业资产证券化对非金融机构的短期财富效应显著为正,但对金融机构而言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