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羌问题在西汉时显露端倪,在东汉时期进一步恶化,并如噩梦一般缠绕着东汉王朝,并与其伴随始终。本文从西羌和东汉两个视角分析导致东汉长时间“羌乱”的原因,认为东汉“羌乱”在根本上是因东汉与西羌社会发展悬殊造成的。这种悬殊早已有之,为何在东汉时期全面爆发出来并表现得如此不可遏抑?本文认为:第一,东汉时期的气候转冷,致使本就亦牧亦农的西羌生产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第二,塞外羌人在西汉时期大量迁居塞内,由于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与汉族的显著差异,大多难以融入汉族社会,长久以来积聚的矛盾在东汉时期终于爆发;第三,东汉政府在解决西羌问题上一直未能达成共识,缺乏一以贯之的政策和策略;第四,东汉继西汉之后,继续在西羌设置护羌校尉,但护羌校尉的性质较之西汉已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以民事管理协调为主转为以军事打击为主,这种转变随着东汉中后期羌乱的加剧体现得较为明显;第五,直接面对西羌的护羌校尉、凉州刺史部诸郡县长官及中央临时派遣官吏之间统属关系不明,职权范围重叠,在对羌事务中不能协调一致,直接影响了西羌问题的解决;第六,东汉政府在凉州边地进行军屯,广占良田美土,使羌人无法立足;第七,由于缺乏可贯彻的对羌政策,在处理西羌事务中,官吏的个人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因官吏在个性、贤愚、认知以及责任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西羌问题也就变得愈发扑朔迷离;第八,东汉政治在光武、明、章三帝以后急剧腐败,大权旁落于外戚、宦官,地方豪强势力庞大,大田庄经济发展,无不成为解决西羌问题的障碍。
综观本文针对东汉西羌问题所做的分析,可以看出,正是由于东汉时期在西羌问题中增添了很多自然或人为的“致乱”因素,才使“羌乱”连绵不绝,以致“驰骋东西,奔救首尾,摇动数州之境,日耗千金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