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常与腭裂伴发,它不仅导致患儿严重的功能和容颜缺陷,而且给患儿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新生儿唇腭裂的患病率大约为1:1000,但各地的资料并不完全一样。根据我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1996-2000年所获得结果显示,在全国31个省市的2218616例围产儿中,检出唇腭裂患者2265例,其患病率为1.624:1000[21。唇腭裂的形成是由于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特别是胎儿发育成形的前12周,若收到某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各胚突的正常发育及融合受到干扰时,就有可能使胎儿发生各种不同的相应畸形。引起胚胎发育和融合障碍的确切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的致病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是多种因素在同益时期或不同时期发生作用的结果的。目前根据裂隙部位可将唇裂分为单侧唇裂和双侧唇裂,单侧完全性唇裂是单侧唇裂的一种分型,它常合并腭裂、牙槽突裂。手术整复是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唯一的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是三角瓣法(Tennison法)及旋转推进法(Millard法),而这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本课题主要研究采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术后的整复效果。目的探讨采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采用改良Millard术式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33例,观察患儿整复术后的临床效果,并在术后6个月精确测量患者健患侧唇高、鼻孔直径等数据,对测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进行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33例患儿于术后6个月均获得随访,全部患儿创口Ⅰ期愈合,双侧唇高基本对称,唇弓形态良好,唇红形态丰满,患侧鼻底封闭好,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大小基本对称,健、患侧唇高及鼻孔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50、t=1.981,P>0.05)。结论改良Millard法是临床上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