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修复猫膀胱功能的应用基础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biao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猫膀胱副交感神经支配解剖及功能研究目的:探讨猫膀胱副交感神经支配的神经构成及大体解剖,为以猫为神经转位模型重建膀胱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健康的、成年中华田园猫,体重在2-3kg之间,雌性10只,雄性5只,共15只。咬骨钳咬除椎板后在手术显微镜辅助下暴露出双侧神经根,包括腰6(L6)、L7、骶1(S1)、S2、S3神经根。双极刺激电极依次刺激各神经根,刺激参数设置为连续单刺激,电流2m A,频率20Hz,脉冲宽度0.2ms,并在BL-420F测试系统内记录膀胱压力变化。电显游标卡尺依次测量双侧L7到L6之间的距离,L7到S1之间距离,S1到S2之间的距离,同时测量双侧L7与S1神经根直径。结果:刺激S1及S3时曲线缓慢上升至最高点,而刺激S2时曲线快速上升至平台期。左侧S1、S2、S3的膀胱压分别为4.660±3.692cm H2O、36.85±13.84cm H2O、8.653±3.856 cm H2O,右侧S1、S2、S3的膀胱压分别为4.727±4.099cm H2O、35.25±14.89cm H2O、8.473±3.870 cm H2O。左侧L6-L7、L7-S1、S1-S2的距离分别为12.86±1.903mm、6.831±1.030 mm、7.373±1.397 mm。右侧L6-L7、L7-S1、S1-S2的距离分别为12.99±1.805 mm、6.863±1.153 mm、7.495±1.371 mm。左侧L7、S1的直径分别为2.963±0.4163 mm、1.699±0.4289 mm,右侧L7、S1的直径分别为3.025±0.4463 mm、1.725±0.4122mm。各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发现:刺激S2引出的膀胱压最大(P<0.0001)。L6-L7的距离明显大于L7-S1的距离(P<0.0001),S1-S2的距离与L7-S1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L7的直径明显大于S1(P<0.0001),两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猫膀胱由S1、S2及S3共同支配,其中S2起主要作用。L6-L7的距离大于L7-S1的距离。L7的直径大于S1。第二部分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后重建膀胱神经支配及传出通路的研究目的:探讨猫内脏神经与体神经吻合后再生神经形态学特点及新建立的膀胱反射通路构成。方法:健康的成年猫,体重在2-3kg之间,雌性9只,雄性6只,共15只。每只猫的左侧作为自身对照组,不做处理。每只猫的右侧为神经移位组,在硬膜内将S2VR(ventral root)远端吻合在L7VR的侧面,近端结扎防止再生,连续缝合关闭硬脊膜后在硬膜外切断S1与S3神经根造成单侧膀胱去神经。术后10月,将荧光金(Fluorogold,FG)溶液注入两侧膀胱壁内进行神经逆行示踪,然后对受体神经进行取材作横断面甲苯胺蓝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L7脊髓冰冻切片在荧光镜下观察:灰质右侧前角内可见黄白色荧光标记的神经元,计数为21.5±6.5个,而左侧无荧光标记神经元。甲苯胺蓝染色显示:正常的S2VR及受体神经内均可见分布均匀、规则的有髓轴突,轴突计数分别为825.2±114.1和846.4±261.4,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微电镜进一步观察到再生神经及正常S2VR存在大量有髓及无髓神经纤维,髓鞘板层结构完整,未见变性坏死的髓鞘及胶原纤维。结论:猫S2VR与L7VR端侧吻合后,L7VR可以再生并长入S2VR神经中,并与膀胱建立新的反射传出通路(脊髓L7前角运动神经元-L7VR-再生神经-盆神经-膀胱)。第三部分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后恢复猫膀胱功能的研究目的:运用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理及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等方法,评估S2VR与L7VR端侧吻合后猫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术后10月,所有模型动物注射完荧光金后2周,小心显露出吻合口后刺激吻合口近端供体神经,刺激的参数为:连续单刺激,电流2m A,频率20Hz,脉冲宽度0.2ms,在BL-420F测试系统中记录膀胱压力变化,同时收集盆底肌肌电图。对受体神经取材并行横断面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结果:功能性电刺激表明:15只猫手术侧膀胱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8只猫手术侧的膀胱压最高值大于正常侧,另外7只猫手术侧的膀胱压最高值小于正常侧。手术侧膀胱收缩的最高压力为39.5±16.19cm H2O,正常侧膀胱收缩的最高压力为41.97±9.288cm H2O,手术侧膀胱压力与正常侧膀胱压力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刺激吻合口近端L7VR时,15只猫中有10只在膀胱收缩后观察到盆底肌肌电活动减弱。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发现再生神经轴突内存在棕色沉淀。结论:猫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神经通过产生乙酰胆碱恢复膀胱功能,膀胱逼尿肌与括约肌可能起协同作用。第四部分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后对供体神经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猫S2VR与L7VR端侧吻合后对L7VR的影响。方法:术后10月,在完成功能性电刺激后对供体神经吻合口近端及远端分别取材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轴突计数。仔细解剖并取出双下肢趾长伸肌并称量湿重。结果:两组标本横断面内见大量有髓神经纤维,分布均匀、密集,髓鞘完整,近端及远端的有髓轴突计数分别为3613±840.3、3614±825.5,两组轴突计数无差异(P>0.05)。右侧及左侧下肢趾长伸肌湿重分别为6.547±1.161g、6.523±1.143g,两侧下肢趾长伸肌湿重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S2VR与L7VR端侧吻合后对L7VR无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社群参与已经成为粉丝了解偶像、追逐偶像必不可少的行为。本研究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情感依恋的理论视角出发,以张国荣微博超话社区的粉丝参与行为为例,探究情感依恋如何引导粉丝的超话参与行为。研究发现,虚拟社群情感依恋会促使虚拟社群参与成为粉丝的习惯,同时会被粉丝们在生活中的压力或际遇所唤起,并指导他们选择不同的虚拟社群参与策略。
水稻-澳洲淡水龙虾共生综合种养模式主要利用澳洲淡水龙虾与水稻两者互利共生特性以及生长发育时间差异性,合理配置资源。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做好消毒及水草栽培,5月中上旬开始放养澳洲淡水龙虾,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稻病虫害,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6月中下旬种植水稻,水稻为澳洲淡水龙虾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实现稻虾共生。该技术模式既能稳定水稻产量,新增水产品,提升稻田亩效益,又能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期刊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急性肠胃炎(AG)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220例A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n=110)和组(n=110)。比较两组治疗AG的病症恢复时长、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血清PCT、hs-CRP、IL-6水平。结
目的:调查研究穴位贴敷和埋针治疗干预配合奥沙利铂对乳腺癌患者缓解恶心、呕吐症状的应用。方法:从医院近3年内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和埋针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高于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竞争力,是象征着企业内部价值观念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成为了当前企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企业的行政管理更像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对外载体,企业文化和行政管理相辅相成,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本文将对我国
人类对脑知之甚少,理解大脑运作的机理将帮助攻克脑疾病,推动类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大脑结构是实现各种脑功能的物质基础,而神经元作为其基本单元通过各种局部和跨越多个脑区甚至覆盖全脑的连接形成网络,从而实现特定的脑功能,因此在单细胞水平刻画大脑结构是理解大脑运作机理的基础性工作。猕猴作为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大脑有着高度的相似性,相比较于目前常用的啮齿类实验动物在高级脑功能和精神类疾病的研究中具
实验目的:1.研究SGK1对破骨细胞形成和功能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2.观察腹腔注射SGK1抑制剂对卵巢切除模型小鼠骨质及其他组织的变化;3.筛选乳腺癌骨转移细胞系并建立骨转移动物模型,观察SGK1抑制剂对骨转移发生的作用。4.分析SGK1基因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临床结果的关系。实验方法:1.利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SGK1在RANKL诱导小鼠
甘油酰基激酶(acylglycerol kinase,AGK)是一种脂质激酶,它催化磷脂酸和溶血磷脂酸的形成,参与磷脂的合成,也可作为细胞信号分子调节各种恶性过程,如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但AGK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很少,目前也少有研究对AGK在肿瘤相关表型的作用进行深入阐述。本研究以结直肠癌患者病理标本、结直肠癌细胞系、裸鼠等为研究对象,发现AGK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的细胞增殖
铝/镁双金属铸件兼具铝和镁的优点,在电子3C、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消失模铸造是一种适合低成本制备复杂铝/镁双金属铸件的近净成形工艺,但是消失模铸造过程存在固-液-气三相交互作用,充型、凝固过程及界面行为复杂,且界面脆性相多,明显削弱铝/镁双金属铸件的结合强度。因此,如何有效调控及强化铝/镁双金属的界面,对制备高性能铝/镁双金属铸件至关重要。本文以复杂铝/镁双金属铸件为目标,通过
第一部分阿帕替尼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下调MMP相关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目的】我们旨在研究阿帕替尼在体外是否对人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阿帕替尼对Hep G2,Hep3B,Huh7和SMMC-7721这四种人肝癌细胞系迁移和侵袭的影响。(2)实时定量逆转录PCR(q RT-PCR)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