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细胞介素-17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一种强大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它与受体结合后可诱导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而这些分子在造血、炎症、免疫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功能。IL-17同时也是炎症反应的微调因子,它的过量和不足均会引起疾病。研究发现它除了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外,在很多不同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肠道炎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等)尤其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虽然有一些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药物,但并不能达到完全抑制病程发展的效果,因此研制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将是医药工作者的迫切任务,鉴于IL-17在炎症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IL-17的研究工作也就更显其深远意义。本实验是研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型抗体药物的一部分,目的在于表达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mIL-17蛋白,为动物药理学实验做好准备工作。本研究我们利用逆转录PCR技术从经rhIL-1β免疫的小鼠胸腺cDNA中克隆得到了mIL-17成熟蛋白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其开放阅读框为402bp,编码134个氨基酸。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序列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将mIL-17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HisSUMO Express中并在Rosetta宿主菌进行表达,应用AKTA蛋白纯化系统对经8mol/L尿素变性的包涵体进行了复性,得到了纯度约为95%的mIL-17成熟蛋白。其分子量约为15.5kD,与文献中报道的数据一致。本实验利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经重组mIL-17刺激的前体脂肪细胞3T3-L1(鼠源成纤维细胞)的IL-6的转录水平,以确定所表达的重组蛋白是否具有生物活性。Realtime-PCR的检测结果显示,重组mIL-17蛋白可以明显上调前体脂肪细胞3T3-L1中IL-6基因的转录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此外,本实验还通过腹腔注射法向Ⅱ型胶原诱导的RA模型大鼠体内注入重组mIL-17蛋白以检测其是否具有生物学活性。结果显示注射了重组mIL-17蛋白的模型组较之对照模型组关节肿胀严重,且出现了继发病变;同时,病理切片上亦显示注射了重组mIL-17蛋白的模型组较之对照模型组关节囊增厚严重、关节腔内出现了炎性细胞的浸润、软骨破坏严重、软骨骨化现象明显。这些均证明了重组mIL-17蛋白可促进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并加重滑膜炎症和关节破坏。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利用Realtime-PCR证明了重组mIL-17蛋白具有生物活性,为该蛋白生物学活性的鉴定提供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且实验中采用经60℃水浴3小时灭活后的重组mIL-17A蛋白作为阴性对照较使用内毒素作为阴性对照更为严谨。此外,本实验采用腹腔注射法在动物模型上研究mIL-17对RA的影响,与已报道的关节内注射法相比,免去了对关节的不必要的损伤,减少了外伤、感染等因素的刺激。因此此实验设计更为严谨,结果也更为可信。本实验经克隆、表达及纯化后得到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mIL-17蛋白;应用更加严谨的腹腔注射法证实了IL-17可加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是该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型抗体药物的研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