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国际糖尿病联合会预测,全球糖尿病(DM)患者的数量将从2007年的2.4亿人增加到2025年的3.8亿人,并将在2030年进一步增加到4.39亿人[1,2]。在我国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镇化迅猛发展、人们的高热量饮食和少运动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糖尿病患病率同样增长迅速,相伴而生的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致残率、过早死亡率也逐年增加[3]。其中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视力丧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在大血管病变中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S)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意外或周围性血管疾病,都不仅给病人带来了身心痛苦,还给社会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目前社会上,特别是在社区、乡镇等基层医疗机构,因医疗技术和设备的缺乏,急需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或手段,用于早期评估诊断和筛选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研究显示[4,5],无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人群中,DR与亚临床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预示着脑卒中、心血管事件[6];而心电图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简单的辅助检查,临床研究中把心电图PR、QT、QTc间期的延长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7,8]。这些研究高度提示,心电图PR、QT、QTc间期改变与DR和CAS病变的发生很可能有直接相关性,但目前尚未见到报道。因此我们研究组大胆提出并拟通过病例回顾性研究来分析求证糖尿病患者心电图PR、QT、QTc间期延长与DR和CAS病变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从而使临床医生在给糖尿病患者作心电图检查时,能够及早提防和早期发现DR和CAS病变的发生。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心电图PR、QT、QTc间期延长与DR、CAS的相关性,探讨心电图PR、QT、QTc间期在DR、CAS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按照1999年WHO的糖尿病标准回顾性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内分泌科病房住院的T2DM患者资料。第一部分试验共纳入T2DM患者812例,其中男性547例,女性265例;第二部分试验纳入T2DM患者1249例,其中男性847例,女性402例。应用Epi 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由出院病历中获得以下信息:病程、既往史、SBP、DBP、身高、体重、腰围、臀围、BMI、W/H、心电图PR、QT、QTc间期、眼底照相、颈部动脉超声、FPG、Hb A1c、TC、TG、HDL-C、LDL-C、BUN、Csr、UA、Cys-C等数据。应用心电图机进行标准12导联同步心电图分析测量,PR、QT、QTc间期长度通过心电图机自动分析生成测量数据。DR使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诊断。CAS诊断应用高分辨B-型超声在左或右侧颈总动脉壶腹部膨大前1.0—1.5cm外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的测量。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果:1.1 DR组与NDR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依据眼底照相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DR)组480例、有视网膜病变组(DR)组332例,平均年龄为52.43±10.51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DR组患者的年龄、T2DM病程、身高、体重、SBP、DBP、FPG、BUN、Cr、Cys-C、PR、QT、QTc间期水平均高于NDR组(P<0.05或P<0.001)。1.2 PR、QT、QTc间期与DR的Spearman相关分析:DR与PR、QT、QTc间期成正相关(r=0.251、0.112、0.254;P<0.001);1.3 PR间期与DR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无论是未校正、部分校正和全部校正混杂因素PR间期均与DR具有相关性,OR值(95%CI)分别为1.023(1.016~1.030)、1.018(1.010~1.026)、1.017(1.008~1.026)(P<0.001),以PR间期(以PR均值>162ms、>200ms为割点的分类性变量)为自变量带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162ms是PR≤162ms的T2DM病人患得DR风险的1.775倍(OR=1.775,95%CI:1.241~2.538,P<0.05);PR>200ms是PR≤200ms的T2DM病人患得DR风险的2.711倍(OR=2.711,95%CI:1.387~5.297,P<0.05)。将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做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无论是男、女、还是年龄分层PR间期与DR均具有相关性(P<0.05)。1.4 QTc间期与DR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无论是未校正、部分校正和全部校正混杂因素QTc间期均与DR具有相关性,OR值(95%CI)分别为:1.011(1.007~1.014)、1.007(1.003~1.011)、1.006(1.002~1.010)(P<0.05);以QTc间期(以QTc均值>404ms、>440ms为割点的分类性变量)为自变量带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Tc>404ms是QTc≤404ms的T2DM病人患得DR风险的1.732倍(OR=1.732,95%CI:1.198~2.505,P<0.05);QTc>440ms是QTc≤440ms的T2DM病人患得DR风险的2.712倍(2.712,95%CI:1.533~4.801 P<0.05)。将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患者中QTc间期与DR具有相关性(P<0.05),41~60岁和≥60岁患者中QTc间期与DR具有相关性(P<0.05)。1.5 QT间期与DR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仅在未校正混杂因素时QT间期与DR具有相关性1.005(1.002~1.008)(P=0.004),将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在男性患者中QT间期与DR具有相关性1.009(1.003~1.015)(P=0.005)。2.1 CAS组与NCAS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根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无颈动脉粥样硬化(NCAS)548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701人。平均年龄为53.09±11.44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CAS组患者的年龄、T2DM病程、SBP、LDL-c、BUN、Cr、Cys-C、PR、QT、QTc间期水平均高于NCAS组(P<0.05或P<0.001)。2.2 PR、QT、QTc间期与CAS的Spearman相关分析:CAS与PR、QT、QTc间期呈正相关(r=0.122、0.082、0.099,P<0.05),统计学表示微弱相关,但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2.3 PR、QT、QTc间期与CAS的Logistic回归分析:PR、QT、QTc间期均仅在未校正混杂因素时与CAS具有相关性,OR值(95%CI)分别为:1.010(1.005~1.015)、1.003(1.000~1.006)、1.003(1.000~1.005)(P<0.05);将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做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论是男、女还是年龄分层PR、QT、QTc间期与CAS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1.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PR、QTc间期延长的患者有合并DR的风险。心电图检查简单易行,便于基层医院医生和患者在检查心脏疾病时,及时提防和发现治疗DR。2.心电图PR、QT、QTc间期延长与CAS无相关性。综上推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对心脏的传导功能的影响比大血管病变更为明显。在T2DM人群中,心电图检查显示PR、QTc间期延长对预测和筛查提防DR患病风险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