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不同时期电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的临床观察,探讨针刺干预的最佳时间。方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门诊为研究中心,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后7~14天,包括14天)、对照组(术后14天以上)各30例,以八髎穴为主进行电针治疗,对治疗前后病人膀胱残余尿量予以测定,通过比较不同组别的膀胱残余尿量变化情况,评价针刺治疗的最佳干预时间。结果与结论:1.5次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为56.7%,对照组显效率为26.7%,P<0.05;10次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P<0.05。说明治疗后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5次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膀胱平均残余尿量为75±24ml,对照组病人膀胱平均残余尿量为99±27ml,P<0.05;10次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膀胱平均残余尿量为55±18ml,对照组病人膀胱平均残余尿量为73±22ml,P<0.05。说明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5次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膀胱恢复率为46.7%,对照组病人膀胱恢复率为20.0%,P<0.05;10次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膀胱恢复率为73.3%,对照组病人膀胱恢复率为50.0%,P>0.05。说明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膀胱功能恢复程度上好于对照组,5次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10次治疗后差异不显著(P>0.05)。4.5次治疗后两组间恢复自主排尿的病人针刺治疗次数的比较,观察组平均治疗次数为3.7±1.0次,对照组平均治疗次数为4.3±1.2次,P>0.05;10次治疗后,观察组平均治疗次数为4.9±2.0次,对照组平均治疗次数为6.4±1.9次,P<0.05。说明治疗后恢复自主排尿的病人针刺治疗次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5次治疗后差异不显著(P<0.05),10次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5.针刺疗效相关性因素研究中,两组病人治疗前膀胱残余尿量<300ml比残余尿量≥300ml的针刺疗效好,P>0.05;年龄段在20~40岁之间的病人针刺疗效好于40岁以上的病人,P>0.05。说明治疗前膀胱残余尿量<300ml、年龄段在20~40岁之间的病人针刺疗效好,但经线性检验,治疗前病人膀胱残余尿量、年龄与针刺疗效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宫颈癌术后7~14天内,为针刺干预最佳时间。术后早期干预,可明显提高针刺疗效,减少膀胱残余尿量,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缩短针刺治疗次数,改善术后病人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