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伦理问题探析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Kil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网络虚拟社区交往新工具,同时也兼具自媒体的一些功能。随着微信对大众生活影响的不断深化与扩大,微信交往与信息传播中凸显出很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的技术与社会因素。  首先,本文对微信进行定义,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技术性”描述,对其信息处理功能进行初步分析,并概括出它的特点。  其次,本文重点分析了微信的社会影响,认为微信在人际关系的和谐与改善、政务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商业信息与商业机遇的获得等等方面或领域产生了正价值。但同时,微信也来了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具体表现为一些微信欺诈、犯罪、败坏公序良俗等方面。这些事例无一不凸显出人们对微信伦理问题的焦虑,认为构建和谐均衡的微信伦理新秩序迫在眉睫。  第三,本文尝试提出一种合理的和谐的微信伦理原则,认为个人、国家与社会三者物质精神利益契合共赢(即在微信的使用中,个人得到便利、国家得以推进国家价值、社会公共良善秩序得到加强)才是建构和谐均衡的伦理新秩序的基本出发点。在塑造微信伦理秩序的进路方面,本文提出自发与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政府的管理与控制的“主导作用”,强调了一种建立在微信使用者自主原则上的互动模式。在如何建设美好微信伦理秩序的有效机制问题上,认为个人自律、技术控制、政府监督、法律规范、社会风尚与舆论引导、家庭和学校教育等都是达到微信伦理秩序有效形成的必要手段,在建设良好微信伦理秩序上提倡一种综合治理的模式。  本研究是建立在一定事实基础上的应然研究,不可能对真实社会中的伦理形成过程做预言式的描述,但作为一种有益的理论探讨,本文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立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上世纪末治理理论在西方世界兴起后,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共鸣。经过学术界对该理论的沉淀、酝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国家治理上升到政策高度,使得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
如今,中国当代的城市书写呈现出两个特别明显的倾向:一个是城市的怀旧式书写,另一个则是城市的欲望化书写。城市小说怀旧式的书写以充满着日常性和传奇性的叙事,试图为我们重
“政治”概念与“阶级斗争”、“革命”一样均属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概念集中反映了毛泽东的思想特质。然而,就目前来说,毛泽东对“政治”的理解与认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
法庭辩论是法庭审判的关键环节之一,得到了司法界和法学研究者的长期关注和重视。但我国法庭辩论在司法效率这方面还存有一些问题,这与法律人并不十分了解法庭辩论的论证原理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处的时空距离日益缩小,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动交流日益频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地球村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在当代世界,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是衡量该国整体国力的主要标志,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各自科技的发展水平如何。怎样看待科技,什么样的科技观才能促使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得到又好又快的提升,这是当代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