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胶质瘤作为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WHOⅣ级)发病率最高,占46.1%,其次是弥漫星形细胞瘤。临床以手术切除肿瘤,并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但是患者的预后普遍较差。因此寻找新的分子治疗靶点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维生素D具有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侵袭和转移以及血管新生的作用。维生素D通过参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介导的VD-VDR信号通路发挥相关作用。为此我们通过检测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VDR蛋白及胶质瘤相关蛋白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肿瘤抑癌基因P53蛋白、细胞增殖活性标志物Ki67抗原的表达水平,分析VDR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其作为分子治疗靶点和预后评估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术后肿瘤组织的石蜡病理确诊为胶质瘤的80例标本,根据WHO分级分为低级别(WHOⅠ-Ⅱ级)27例,高级别(WHOⅢ-Ⅳ级)53例。免疫组化采用SP法检测80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VDR以及肿瘤相关蛋白IDH1、P53、Ki67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表征及预后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VDR的蛋白表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并具有统计学意义。VDR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瘤周水肿、肿瘤坏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无关(p>0.05),同时VDR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相关蛋白IDH1的表达负相关,与P53、Ki67蛋白的表达正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相对低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差(p<0.05),IDH1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优于阴性表达者,P53及Ki67低表达患者生存率分别高于相应蛋白的高表达患者(p<0.05),而VDR高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低于VDR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VDR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发展有关,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标志物。此外,VDR还可以作为高级别胶质瘤治疗的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