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歌剧《屈原》男中音角色“屈原”的形象与唱段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ey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剧《屈原》是我国民族歌剧众多优秀作品之一,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先生创作的六幕大型历史题材歌剧,该歌剧在创作中成功的将中国历史故事和西方歌剧艺术的创作技法融合在一起。歌剧中的主要人物“屈原”,以男中音声部来演绎。民族歌剧发展的初期,声部的划分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对于男中音这个声部的了解更是一片空白,初期的歌剧角色分配更多的是参考中国传统戏剧唱腔行当。随着西方美声唱法传入中国之后,作曲家们对男、女各个声部概念逐渐清晰,歌剧的角色才从传统戏剧行当慢慢变为按照声部划分的形式来分配。民族歌剧男中音角色最开始出现在《白毛女》里的“杨白劳”,男中音的声部特点和魅力通过“杨白劳”得到充分的展现,从《白毛女》之后中国民族歌剧男中音声部的地位日益提高,如今男中音声部角色在中国民族歌剧里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声部的多样化使得民族歌剧的音乐层次更加丰富。笔者作为男中音声部的学习者,在学习和演唱歌剧《屈原》里“屈原”的唱段后,深被该歌剧里曲目旋律和剧情内容所打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歌剧的创作背景之后,更是被施光南先生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所折服。该歌剧为施光南先生继《伤逝》后又一部全唱型的民族歌剧,里面的创作技法和音乐旋律走向继承了施光南先生一贯的创作风格。笔者在分析的同时再结合专业老师的指导和意见,以歌剧《屈原》为例做出分析,并延伸出关于男中音在民族歌剧中的演唱思考。本文将对歌剧《屈原》的主要角色“屈原”的音乐形象和主要唱段进行着重分析,结合笔者自身的艺术实践经历,起到总结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成果。本文的第一章为歌剧《屈原》的概述,介绍歌剧的创作背景、剧情以及“屈原”的角色特点。第二章为“屈原”角色的唱段和形象分析,“屈原”的主要唱段有三大段,该章节将按照演唱顺序对每一唱段进行音乐演唱和形象分析。第三小节则是把歌剧剧情和历史故事进行对比,解释其中异同之处存在的原因。第三章是本人在分析歌剧《屈原》后,结合笔者自身的演唱感受和学习经历,提出男中音这一声部在民族歌剧里的一些延伸思考和观点,分别从咬字吐字和男中音的定位和特点这两方面进行陈述。笔者认为对歌剧《屈原》里“屈原”的唱段和形象进行一个演唱分析,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和文字总结能力可以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本人作为一名男中音的学习者,也希望男中音声部能够在往后的民族歌剧舞台中发展的更好。
其他文献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突破了传统的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的局限,对图像进行分析,抽取特征,利用这些内容特征建立索引,进行检索。本文介绍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的特点与基本原理,
以Android平台为基础,设计了一种通过Android手机的麦克端采集数据信号的方案,不仅扩展了数据采集的方法,同时也把Android平台应用到工程领域中。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在总结之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上,当下课程改革对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主要是运用卡尔曼滤波方法编写建立一个数据同化系统,然后应用到Arem数值预报模式中去,通过对Arem模式的初始场的同化处理,为Arem模式提供一个更加精准的初始场,以达到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