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司法和刑侦等领域,目击者的证词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时会直接影响了法庭对犯罪嫌疑人的最终审判。然而,目击者的记忆却不能像照相机一般完全如实地还原案件的经过,目击者常常因为误导信息的干扰而产生错误的记忆,从而导致了不好的结果。研究发现,警告可以帮助人们抵御误导信息的干扰。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对于有价值事物的记忆往往不是单次的,而是重复记忆的。至今为止,研究者们对警告在记忆重复提取情景中对记忆的保护作用的探究较少,而这种情景某种程度上更加贴近现实情况。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目击者记忆范式(Eyewitness memory paradigm)做了适当的改良,想要探究不同时间点的警告在记忆重复提取情景中的作用,并通过在实验中增加记忆提取的次数,探究在更长的时间线上,警告是如何产生作用的。方法:将原版的目击者记忆范式进行改良并加以本土化,使用一段中国电影素材充当目击事件,在初步试验(pilot test)中招募46名正常健康被试以筛选用于记忆测试的题目,并使用AI技术制作了混有误导信息的对视频的语音叙述,在实验素材完备之后开始了正式实验。在正式实验阶段共招募101名有效被试,均未看过原视频,通过抽签将其随机分成无警告组(30人,未给出任何警告),前警告组(33人,在误导信息给出之前警告被试信息的真实性存疑)和后警告组(38人,在误导信息给出之后警告被试信息的真实性存疑)。在被试观看完无声视频之后,立即进行记忆测试,然后所有的被试做分心任务。前警告组在分心任务后被警告接下来听到的信息真实性存疑;后警告组在分心任务后直接听语音叙述,但在语音叙述后被警告刚才听到的信息真实性存疑;无警告组在分心任务后直接听语音叙述,并不提供任何时间点的警告。最后,三组被试完成三次重复的记忆测试。在所有的记忆测试中收集被试的答题正确率,被误导率,答题反应时,为防被试通过填写的信心水平而不是根据真实记忆去答题,信心水平只在初次记忆测试和第三次重复记忆测试后收集。结果:三组被试在初次记忆测试中的答题正确率,被误导率,答题反应时,答题平均信心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就正确率而言,前警告组和后警告组被试都能保持本组的答题正确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前警告组可以进一步提高本组的答题正确率,而无警告组在三次重复记忆测试中的答题正确率较初次记忆测试显著下降,但三次重复测试之间无差异;在相应的重复测试时间点,前警告组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无警告组,后警告组的正确率虽然高于无警告组,但无显著差异,前警告组和后警告组之间在前两次重复记忆之间无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第三次重复记忆测试中,前警告组的记忆正确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就误导率而言,不论是哪一组被试,在重复记忆测试中的被误导率均显著高于误导信息给出之前自发选择误导信息的概率,但每组在组内的三次重复记忆测试中的被误导率没有差别;在相应的重复测试时间点,前警告组和后警告组的被误导率均显著低于无警告组,但前警告组和后警告组之间无显著差别。就答题反应时而言,无论是哪一组被试,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下一轮的记忆测试中降低自身的答题反应时;在相应的重复测试时间点,三组被试之间的答题反应时均无显著差别。就答题平均信心水平而言,每组被试的平均信心水平均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明显的改变;不论在哪个时间点,三组被试答题的平均信心水平均无显著差别。结论:不论在误导信息给出之前还是之后警告被试信息的真假存疑,都可以保护被试的记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前警告逐渐显示出优于后警告的保护作用,但无论是否警告,以何种方式警告被试,均不会明显改变被试的答题信心,被试之间的答题反应时及反应时的变化也不会产生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