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对全球环境变化的敏感响应,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发育的大量冰川、湖泊及树木,为过去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冰芯、湖泊沉积物及树轮等成为主要研究载体,在近年来的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涉及到的研究区纳木错地处青藏高原中南部,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目前这一地区短时间尺度高分辨率的过去环境变化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尝试利用湖泊沉积物中的介形虫这类微体生物,对这一地区的环境变化进行重建。但是由于这一地区的介形虫很大部分都是地方性属种,其生境未知,因此笔者及工作组成员采取了大量现代样品。利用现代样品的结果来反演过去环境变化。
(1)本文尝试从软体部分来对介形虫种属进行鉴定,得到4类介形的软体特征及其生态环境信息。并且纠正了一部分鉴定结果:将最初的Fabaeformiscandonafabaeformis纠正为F.danielopoli,将最初定义的Eucyprissp?纠正为Candonasp?。
(2)介形虫在湖泊沉积环境研究中作为有效指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一些区域性或地方性的属种,由于其生境未知,一些广适种则能够忍受周遭环境发生很大范围的变化,使得很难确切的利用介形虫的组合还原其环境信息。本文针对这一缺陷,采取了不同深度的湖泊表层沉积物,发现这些沉积物中的介形存在介形类丰度和分异度的变化。因此划分为深、中、浅水三个组合。深水以L.postilirata,L.parasculpta及F.danielopoli为典型代表,丰度和分异度都很低。中等水深以L.sinensis,L.postilirata,L.parasculpta,I.sebeiensis和C.xizangensis等为代表。丰度达到最高值,分异度中等。浅水以E.gyrongensis,I.sebeiensis,L.sinensis和F.danielopoli为典型代表,丰度较低,分异度则达到最高值。
(3)尽管存在相关性较差(R2=0.77)、标准误差较大(error=±10.2m)以及基础数据不足等一些缺陷,笔者仍然可以将建立的古水深转换函数用于NMLC-1孔中,对过去环境,特别是古水深的变化进行比较初步的定量化研究。根据转换函数的结果,纳木错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由深水逐渐退化为浅水,中期由浅水区转化为水深逐渐变深,晚期为高湖面期。
(4)介形虫组合及其他指标综合反映的纳小错地区的环境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8400-6800aB.P)纳木错地区山温暖湿润气候缓缓变化为气温下降,湖盆收缩;中期(6800-2900aB.P.)由温暖偏干浅湖期变成温凉干旱湖盆扩张期;晚期(2900-0aB.P.)的温暖干旱深湖期。公元初年的降温事件在本研究中也有呈现。表明介形虫是一个研究古气候变迁的良好指标。
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本文利用介形虫这一生物指标,对纳木错地区的过去环境变化进行了恢复,对青藏高原其他湖泊的环境变化研究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