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球类生物材料在最近几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药物缓释和骨修复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羟基磷灰石(HA)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性而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若能将胶原、壳聚糖与HA复合形成微球,则既有望改善HA材料的韧性差和降解速度慢等问题,又可以充分发挥三种成分的性能优势,从而得到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物微球材料。本论文采用原位合成法,在油包水型(W/O)乳液体系中成功制备了球形规则、粒径分布窄、分散性高且结构均匀的胶原/壳聚糖/HA复合微球,探讨了各种实验条件对复合微球制备的影响,并以此确定了最佳制备参数。此外,本论文还对复合微球的载药释药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W/O型乳液体系中原位合成胶原/壳聚糖/HA复合微球,采用FT-IR、XRD、SEM、TEM和TG等表征手段对复合微球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戊二醛预交联用量及时间、Na OH浓度、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用量、HA含量等实验参数对制备复合微球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微球的最佳条件为:交联剂戊二醛分两次加入,其中预交联步骤中加入0.2 m L戊二醛交联30 min;加入的Na OH溶液浓度1.5 mol/L;反应时间为5 h;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1.0 g;HA的含量为20%。SEM图片显示,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制得的复合微球球形规则且分散性好,微球的平均粒径约为8μm。复合微球的FT-IR和XRD分析结果证实,无机相为含有少量碳酸根的HA。通过TEM分析结果可知,纳米HA晶体均匀地分布于胶原/壳聚糖基体中。TG结果表明,HA的实际质量百分含量低于其理论值20%。(2)为了进一步提高微球中的HA含量,在上述的制备条件基础上做出稍微改进,即将磷酸盐提前加入到胶原、壳聚糖和钙盐的混合溶液中,其他条件不变,并对复合微球的组分、形貌和无机相含量进行表征。TG结果表明,该条件下能明显提高无机相HA的含量,但是复合微球存在球形不规则、团聚现象严重、分散性差等方面的不足,这些缺点将影响复合微球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我们决定仍然采用(1)中提到的制备工艺来合成胶原/壳聚糖/HA复合微球。(3)以盐酸万古霉素(VH)为药物模型,采用浸泡吸附载药的方式制备胶原/壳聚糖/HA载药复合微球,并通过紫外测试对微球的载药及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及包封率均高于胶原/壳聚糖载药微球,且随着HA含量的增加,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及包封率均有所增加。微球的体外释药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微球对盐酸万古霉素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在60 h时的释药率达到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