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又称基底细胞乳头瘤或老年疣,是因角质形成细胞成熟迟缓所致的一种良性表皮内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有报道年轻人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于该病临床及病理类型较多,易与色痣、日光性角化病、恶性黑素瘤等相混淆,尤其容易与色痣相混淆。而两种疾病的转归与治疗明显不同,因此寻求无创性鉴别色痣与脂溢性角化病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皮肤镜检查是一种观察活体皮肤表面以下微细结构和色素的无创性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关于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表现研究人员做了相应的研究,也总结了脂溢性角化病的一些特点。而色痣样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学表现尚没有专门的研究总结。本研究主要观察色痣样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学表现,分析其与色痣的皮肤镜学表现差别,进而为皮肤镜在鉴别色痣样脂溢性角化病与色痣方面奠定基础。方法:1搜集自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我院门诊拟诊色痣,但病理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30位患者(30例皮损)。入选标准:入选临床诊断为色痣,并做皮肤镜及组织病理检查,且组织病理结果为脂溢性角化病的患者(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不限)。排除标准:排除临床诊断为非色痣的病例、临床诊断为色痣但未做皮肤镜或组织病理检查的病例以及组织病理诊断为非脂溢性角化病的病例。同时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组织病理诊断为色痣的30例患者(30例皮损)作为对照研究。入选标准:入选临床诊断为色痣,并做皮肤镜及组织病理检查,且组织病理结果为色痣的患者。排除标准:就诊前曾行激光或冷冻等治疗的色痣病例,以及组织病理诊断为非色痣的病例。2统计指标:观察色痣样脂溢性角化的皮肤镜学特点以及每种皮肤镜征象出现的频率及与临床和组织病理的对应关系,采用卡方检验以判断色痣样脂溢性角化病与色痣的皮肤镜特征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分析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皮损颜色、形态等一般临床资料。结果:1本研究中色痣样脂溢性角化病共30例患者,30例皮损,其中男性18例(60.00%),女性12例(40.00%),男女比例约为1.5:1,就诊年龄29-70岁,平均就诊年龄为51.27±10.79岁。发病部位:颈部10例(33.33%)、头面部8例(26.67%)、躯干7例(23.33%)、四肢5例(16.67%)。对照组共30例患者,30例皮损,其中男性11例(36.67%),女性19例(63.33%),男女比例约为1:1.72,就诊年龄20-58岁,平均就诊年龄为34.90±10.74岁。发病部位:头面部11例(36.67%)、躯干8例(26.67%)、颈部7例(23.33%)、四肢4例(13.33%)。2色痣样脂溢性角化病组织病理类型:棘层增厚型22例(73.33%)、色素型3例(10.00%)、混合型3例(10.00%)、腺样型2例(6.67%)。对照组组织病理类型:皮内痣20例(66.67%)、混合痣8例(26.67%)、交界痣2例(6.67%)。3色痣样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形态及颜色:共有3种形态和3种颜色,分别为圆形/类圆形23例(76.67%)、不规则形4例(13.33%)以及乳头瘤样3例(10.00%)。颜色分别为深褐色/褐色22例(73.33%)、黑色7例(23.33%)、浅褐色1例(3.33%)。对照组皮损形态及颜色:共有三种形态和三种颜色,圆形/类圆形21例(70.00%)、乳头瘤样5例(16.67%)、不规则形4例(13.33%)。颜色分别为深褐色/褐色20例(66.67%)、黑色7例(23.33%)、浅褐色3例(10.00%)。4色痣样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学表现:4.1大体结构:在入选的30例皮损皮肤镜表现中,灰白色粗壮网格样结构19例(63.33%)、外生性乳头瘤样/沟脊样结构7例(23.33%)、均质结构1例(3.33%)、指纹样结构1例(3.33%)、云母样结构1例(3.33%)、网格样结构1例(3.33%)。4.2局部结构:含有局部结构的皮损共29例(96.67%),分别包括:粟粒样囊肿20例(66.67%)、粉刺样开口18例(60.00%)、血管结构14例(46.67%)、虫蚀状边缘1例(3.33%)、色素点1例(3.33%)。5色痣的皮肤镜学表现:5.1大体结构:球状模式24例(80.00%)、网状模式3例(10.00%)、网格样模式3例(10.00%)。5.2局部结构:色素球24例(80.00%)、色素点15例(50.00%)、乳头瘤样结构5例(16.67%)、粉刺样开口4例(13.33%)、色素网3例(10.00%)、血管结构2例(6.67%)、粟粒样囊肿2例(6.67%)。6色痣样脂溢性角化病常见的皮肤镜结构为粟粒样囊肿20/30(66.67%)、灰白色粗壮网格样结构19/30(63.33%)、粉刺样开口18/30(60.00%)、血管结构14/30(46.67%),且这些皮肤镜特征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色痣样脂溢性角化病的组织病理类型包括棘层肥厚型、色素型、混合型、腺样型。2色痣样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形态包括圆形/类圆形、乳头瘤样、不规则形,颜色包括深褐色/褐色、黑色、浅褐色。3色痣样脂溢性角化病的镜下大体结构包括:灰白粗壮网格样结构、均质结构、外生性乳头瘤样结构、指纹样结构、云母样结构、网格样结构;局部结构包括:粉刺样开口、粟粒样囊肿、虫蚀样边缘、血管结构、色素点。4色痣样脂溢性角化病常见的皮肤镜结构为灰白色粗壮网格样结构、粉刺样开口、粟粒样囊肿、血管结构,且这些皮肤镜特征在鉴别色痣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