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与乡村环境治理效果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74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环境治理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实施乡村生态振兴的关键举措。城镇化和工业化背景下,中国乡村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许多地区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依旧突出。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战略,通过自上而下实施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农村环境治理具有明显的分散性、复杂性以及外部性特征,其治理依然面临政府监管成本高、市场规模化收益低和居民参与动力不足的多重困境。党的十九大以来,政府积极倡导在完善基层党委领导下,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健全乡村自治机制,发挥村规民约、社会组织以及社会规范等社会资本形式在乡村环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并日益成为乡村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因此理顺乡村内在环境治理动力,促进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对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理论上而言,村民参与环境治理合作是以村域为基础的个体自主决策过程,由于环境治理的外溢性特征,在面临环境治理的收益由所有人共享而环境治理成本却由个体承担的情形下,村民的个体理性将导致集体非理性从而陷入集体行动困境。事实证明,在基于熟人社会的村域范围内,村民通过长期交往所形成的信任关系、互惠规范以及地缘和血缘关系形成的社会网络能够将个体选择和集体行动结合起来,从而有效促进环境治理合作和环境治理绩效。这是因为,良好的社会信任减少了信息传递和环境治理监督成本,在声誉观念的约束下,“相信你遵守规则,我也会遵守规则”的信任契约能够降低个体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提高环境治理合作意愿。社会网络能够促进信息沟通和交流在村庄内部充分展开,促进村民形成共同的价值诉求,提升集体行动水平和环境治理意愿。而社会组织则能够形成团体内道德压力与声誉机制,约束或惩罚村民个体不合作行为,从而提升乡村环境治理绩效。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文章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资本作为基层村民自治的重要动力,其在村庄中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存量如何?第二,社会资本是否能够显著改善乡村环境治理效果?如果能,其改善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第三,不同村庄由于受到民俗文化、自然地理和历史条件差异的影响,社会资本对乡村环境治理是否存在显著异质性?基于上述研究问题,文章基于自主治理理论,构建了用于分析社会资本与乡村环境治理效果的分析框架,使用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中的623个村庄样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对乡村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依据研究结论给出了针对性政策启示。具体而言,文章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文章首先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环境治理政策演变轨迹。研究发现,乡村环境污染在改革开放初期并不明显,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经历了乡镇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点源和面源污染叠加的不同发展阶段,直到2015年前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才得到初步遏制。其次,基于2012—2016年村庄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发现,乡村环境治理水平整体偏低,乡村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环境污染状况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递减的趋势,环境治理水平呈现出区域内和区域间的非均衡性。最后,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村庄社会资本进行测量并描述。研究发现:当前村庄社会资本存量整体不足,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村庄社会信任水平高于社会组织水平和社会网络水平。村庄社会资本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存量丰富的村庄主要集中在东北、华中、西北和西南地区,存量较低村庄主要集中在华中和华南地区;同一地区内不同村庄社会资本存量呈现非均衡性。整体而言,当前乡村环境治理水平较低,村庄社会资本存量不足,呈现出明显的地区间非均衡性。第二,基于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乡村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1)基准回归分析发现,社会信任和社会组织能够显著改善乡村环境治理效果,并且社会信任和社会组织对改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作用更为明显,而社会网络对乡村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不显著。具体而言,社会信任和社会组织因子得分每提高1个单位,村庄发生环境污染的概率分别降低0.613倍和1.433倍,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了约2.802%和1.282%。上述基准回归结果在使用“县级层面社会资本均值”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处理以及使用多种稳健性检后,结论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团结型和分散型村庄,社会资本对分裂型村庄的环境治理改善作用更为明显;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庄相比,社会资本能够显著改善经济发达地区村庄的环境治理效果;与中部和西部地区村庄相比,社会资本对东部地区的村庄环境治理效果更为显著。第三,基于前述理论分析和当前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的主要内容,文章进一步使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改善乡村环境治理效果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信任和社会组织能够通过村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改善乡村环境治理效果。社会资本强化了村集体的归属感以及个体在村集体中的身份、文化和价值认同,个人声誉和他人监督会使行为主体做出符合群体利益的行为动机,从而提高了村民参与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基层政府提供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和引导型环境规制能够增强社会资本改善乡村环境治理的内驱力,即社会资本改善乡村环境治理的效果受到政府环境规制的调节和推动。环境规制是政府提供的正式制度,通过提供严厉的监督和资金补助等方式,强化了村民对村庄资源价值和环境价值的重视,在增强村民信任互惠中强化了村民环境治理意愿,改善了乡村环境治理效果。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内容和结论,文章从积极培育村庄社会资本、协调发挥村庄非正式规则、增强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作用、强化基层环保制度建设等角度提出进一步提升乡村环境治理效果的政策建议。文章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研究了乡村村民之间环境治理合作的形成机制和环境治理具体效果,这为推进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乡村自治实践和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其他文献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field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EC-WPT)技术是指利用高频电场实现电能从电网或电池以非电气接触的方式传输至用电设备的技术。EC-WPT系统采用金属电极作为电场耦合机构,使得耦合极板简易轻薄、设计灵活、成本低;系统工作时绝大部分电通量分布于耦合电极之间,使得系统整体电磁辐射较低;当耦合机构之间及其周围存在金属导体
随着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的发展,单一点对点传能模式已无法满足很多工业设备和社会系统供电需求。同时,由于磁场传能距离的局限,较大距离的无线传能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提高传能的有效距离和实现多点无线传能,出现了多节点级联和一对多等复杂WPT系统。在这些系统中,由于节点数量众多、耦合关系复杂、空间能量分布的动态随机不确定性、高阶非线性及多模态组织结构动
流态化非均相还原反应是以流化床为反应器的非高炉炼铁新技术中的基础反应过程,研究铁氧化物流态化还原反应规律将为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奠定重要理论基础。铁氧化物还原过程具有多步非均相反应特征,复杂边界条件下非均相反应行为对数值模拟方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提出“流态化非均相还原反应过程的介观模拟方法研究”的研究课题,力求通过建立新的介观模拟方法,实现从介观或微观气固作用机制到宏观复杂还原反应过程等行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污染的复杂性和破坏性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政府垄断性环境管制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凸显。同时,囿于环境风险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实质,环境管制要求在风险尚未发生时即做出相应的决策。换言之,着重于环境风险预防的环境管制,是一种在不确定性下的决定。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治理情势,为了尽可能使环境决策符合理性,人们开始在“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影响下探索政府管制的官民合作模式以提高环境管制的实效,
我国房地产自1978年开始发展以来,经历了40多年发展。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增长到平稳发展,房地产也经历了起步、加速、炒作、调整、调控、反调控、反思与总体整理阶段。在房地产发展过程中,房地产价格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趋势,房地产价格是否真实反映其价值,是否存在泡沫,一直是学界不断讨论和辩证的论题。本文在对房地产泡沫进行理论研究前提下,梳理了房地产泡沫的测度方法,借鉴采用2003年-2013年房地
齿轮作为机械系统中重要的基础件,被广泛用于传递运动和动力。随着工业生产对装备性能要求的提高,改善齿轮副可靠性和疲劳寿命的需求日益突显,因而对其服役状态,尤其是润滑接触状态和次表面应力分布的准确刻画尤为关键。齿轮加工过程形成的齿面粗糙度,对轮齿表面的润滑接触状态和次表面应力、应变状态具有重要影响。重载或一定程度的粗糙峰干接触,可使轮齿发生塑性行为,改变齿面的宏、微观几何形貌,影响齿轮副的服役性能。而
空间推理技能(Spatial Reasoning Skill)是空间认知领域中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无论在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多样化的学科领域中,它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量研究已表明,空间推理技能与许多学科领域密切相关。近年来,国际教育界高度关注空间推理技能的发展,一些国家已经纷纷采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以加强空间推理技能的培养。因此,为了提升学习者在多学科领域的学业成就,以及具备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基
学位
通过阐述大数据的发展对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及成本方面对国家审计的影响,分析大数据审计相较于传统国家审计的优势,并对现阶段大数据背景下国家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结合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国家审计带来的诸多机遇与挑战,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新模式进行展望,提出创新审计平台和方法的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大数据在国家审计中的应用和发展。
推进审计管理创新是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提升审计工作效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振审计工作信心的必然举措与有益探索。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开展、后台运营都日趋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传统审计管理模式依然滞后于企业发展,具体表现为传统审计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节奏、传统审计管理资源难以处理企业海量化的审计信息、传统审计管理队伍难以满足日趋多元化的审计要求。基于此,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