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权力网络结构中,秘书作为领导的参谋与左右手,虽没有拍板决定问题的权力,但具有参谋权、知情权、执行权,需要协助领导决策、落实问题,还经常成为领导权力的延伸,是发生效力的第一个环节。同时,秘书还是下情上达的最后关口,对众多传达给领导的信息进行取舍、甄别。秘书虽不是官员,不参与最终决策,却人微言重,地位特殊。长久以来,秘书凭借中枢位置优势,利用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增加他人对其依赖,从而带来与自身职权不相符的巨大影响力。近年来,随着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批秘书涉腐案件的逐渐浮现,“身边人”成腐败易发人群,除“河北第一秘”李真收受贿赂案外,还有郑筱萸的两任秘书郝和平、曹文庄收受贿赂案,北京市委原书记陈希同的秘书陈健收受贿赂案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急需寻找新的切入点,对秘书的权力构成和影响发挥作深入挖掘,规范秘书影响力的产生和使用。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深入阐述权力和影响力的概念,细致分析两者的异同,把权力定义为:处于权力关系网络中的个人,因其在权力关系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和职责,对权力关系网络中的其他特定对象的行为和认识所拥有的支配性的力量。根据这一界定,秘书长期被忽视的、不被注意的隐性权力也被纳入到秘书的权力中来。通过这样的一个界定,我们厘清秘了秘书权力的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更好地界定了秘书影响力的内涵外延,即秘书的影响力不仅包含由显性权力衍生出来的部分,还包含由隐性权力衍生出来的部分,更包含秘书的个人影响力。根据秘书影响力的构成,本文从秘书个人影响力的培养和规范使用出发,提出了规范秘书职业化建设、健全秘书选拔机制等六点建议。在具体行文时,本文借助法国社会思想家福柯的权力哲学、组织行为学及管理学为理论支撑,以真实发生的案例为互文参照,深入探讨权力及影响力的创新理论及实践技巧,以期抛砖引玉,找到秘书科学用权、合理培养及使用影响力的较佳方式,以更好地达成工作目标,辅助领导,服务群众,树立秘书从业人员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