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其特征性临床表现有运动弛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等。其早期诊断、个体化干预尤为重要,然而目前临床诊断早期帕金森病主要依靠症状学,但在询问病史时由于存在个人及其他因素影响,诊断存在一定困难。近年来帕金森病静息态磁共振检查成为热点,然而对于不同中医证型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通过局部一致性方法分析静息态下各中医证型的脑活动区域有无差异,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60例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对于纳入的帕金森病患者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采用局部一致性方法分析不同证型的PD患者fMRI磁共振检查中局部脑活动区域有无差异。 结果:(1)6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男性40例(66.6%),女性20例(33.4%),平均年龄(65±9.0)岁,<60岁15例,>60岁45例。(2)6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其中风阳内动型、痰热风动型分为实证共14人,气血亏虚型、髓海不足型、阳气虚衰型分为虚证共46人。帕金森病主要以虚证为主(77%),其中以髓海不足型最为多见(43%)。(3)60例帕金森病患者,各中医证型的H-Y分期分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0.05,表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H-Y分期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60例帕金森病患者各中医证型病程分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利用LSD进行两者比较,提示阳气虚衰型病程最长,并与风阳内动型、痰热风动型有显著差异。(5)不同中医证型的帕金森病患者局部脑活动的ReHo值相比正常对照组主要在两侧额、颞叶、基底节区、丘脑、小脑等脑区域有所差异。(6)风阳内动型帕金森病患者与髓海不足型相比在左侧颞叶、小脑、双侧扣带回、基底节区的ReHo值有所增强,在左侧旁中央小叶、两侧楔状叶部、右侧额上回、扣带回前部、小脑脚区的ReHo值减低。 结论:(1)帕金森病发病主要以老年人群为主,男性患病率较女性略高。(2)帕金森病以虚证为主,髓海不足型最为常见,阳气虚衰型病程最长。(3)通过观察分析不同证型PD组与正常组静息状态的脑功能活动,发现不同证型的PD患者均存在着特异性的脑功能活动改变。(4)早期PD患者小脑局部脑活动的增高可能是对STC环路损害的一种代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