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二线城市已经开始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并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排头兵”。近来很多学者在研究中逐渐开始重视二线城市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尤其是二线城市在不断对外“摊大饼”式扩张的情况下,其土地的利用深度、商业地产空置、土地投入产出效率等土地节约集约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首先综合国内外对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相关的成果,提炼出针对二线城市土地利用的多个理论,以多种研究方法,综合经济、政策、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以马克思经济学为指导,以国内外诸多城市土地利用研究成果为参照,以中国二线城市发展现状为依据,以城市建设为着手点,分析二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并在这种共性下探讨提高二线城市的土地利用深度的对策。土地利用深度的探讨又离不开土地利用理论中的结构理论、持续利用理论和区位理论。但是又因为土地的诸多问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深化解决,解决的前提就需要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为了使得各种方针对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将经济效益,也就是土地收益理论贯穿始终,以土地报酬递减理论、地租和地价理论为支撑点,将经济效益和节约集约利用挂钩,用经济效益诱导土地使用者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再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反过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即以土地利用理论指导土地节约模式,以土地效益理论指导土地集约模式。在分析完土地利用理论和土地收益理论后,最后关注的核心点依然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在以合肥市为例的二线城市的节约集约利用概况上,分析限贷令、限购令、退二进三等诸多二线城市主要的城区土地利用方针政策,再以土地供给稀缺性、城市发展、消费者和商品房销售影响等四个因素作为二线城市土地节约集约的驱动力,再以政府、企业和城镇化作为参与的动力源突破土地低效利用的瓶颈。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总结了二线城市在城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上出现的若干共性问题上,尝试激发二线城市土地节约集约潜力,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政府在调控土地市场中的作用,协调郊区农民完成城镇化的转变,提高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综合思想主要包括节约和集约两点:在节约上,控制过度的土地开发和扩张城区;在集约上,重视投资深度和利用效率。最后,文章对一些一线城市已有的政策提出解读,并将土地精细利用、奢侈房产税和土地货币化等作为对二线城市乃至未来准二线城市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