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医患双方带来众多风险,公立医院信息公开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式。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公立医院信息公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研究,了解我国公立医院信息公开现状和患者信息公开需求,进而探讨可行的公立医院信息公开模式。【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官网分析公立医院信息公开相关理论基础和立法进展;2.问卷调查法:以文献研究为基础,参考已有的研究医院信息公开及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结合我国国务院发布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问卷设计;3.统计学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因素、对公立医院信息公开的认知及对信息公开主体、渠道和内容的需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特征因素与其对信息公开必要性认知的影响;采用t检验分析不同类型患者对公立医院信息公开内容指标选择的差异。【结果】1.72.11%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关注医院相关信息,78.49%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对公立医院的信息进行公开,绝大多数患者对于公立医院信息公开的态度比较积极。约83.27%的调查对象有比较主动、频繁的信息搜寻行为,总体医院信息搜寻的意识较高;2.分析患者特征因素对信息公开必要性认知的影响发现,患者的年龄和就诊频率对医院信息公开的必要性认知有显著影响;3.对患者信息公开主体和公开渠道的需求分析发现,患者对政府部门和医院这样的官方机构表现出更高的信任度;4.不同患者类型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情况、基本药物和抗菌药物使用率、处方合格率等12项指标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消极型患者和积极型患者共同报告出对患者体验相关指标的较高需求。【结论】1.公立医院信息公开进展与患者信息公开需求存在矛盾;2.推动公立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时,应该关注不同类型患者的信息需求,并首要公开不同类型患者共同需求的指标;3.在进行信息公开时应该慎重考虑每个指标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可预见的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信息,应该列入信息公开豁免范围;4.要关注信息公开可能带来的患者层面、医生层面、医疗机构层面的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