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俳句是由“5-7-5”三句十七音节构成的日本特有的定型诗,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定型诗。因为其“5-7-5”的特征,也被称为“十七文字”。翻译成中文时,存在“5-7”“7-5”“5-7-5”“3-4-3”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本文从俳句的特征以及“5-7-5”形式形成的历史原因,Nida的形式对等理论,中国诗歌的特点,俳句翻译的形式现状,翻译过来的“5-7-5”译文的特征等五个方面,来分析在俳句翻译中,“5-7-5”是比较好的形式。首先,通过对俳句的特征以及“5-7-5”的形式形成的历史原因的总结,阐明了俳句作为日本诗歌的一种,其“5-7-5”的形式是由日本的长短调自然而然产生的。其次,Nida提出了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理论,主张对于形式占很大比重的诗的翻译,要在内容优先的基础上,以原语为中心,尽量再现目标语的形式。俳句也是诗歌的一种,具有“5-7-5”的形式特征,Nida的形式对等理论恰恰为俳句翻译成“5-7-5”的形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再次,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形式等文献进行调查,发现用五言,七言写成的诗歌占大多数,这证明了“5-7-5”的形式容易被中国读者所接受。而且用“5-7-5”的形式写成的汉俳,自从1980年以来在中国迅猛发展,这证明“5-7-5”的形式已经为中国读者所接受。然后,从《日本俳句史》等书和杂志中收集了1977个翻译成中文的俳句,统计了译文的形式。从中发现用“5-7-5”“5-5”“7-7”“5-7”“7-5”等五言、七言的形式翻译的俳句占很大一部分,这说明俳句的翻译经常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形式。而且翻译成“5-7-5”形式的俳句也并不少,1977例中有228例,约占总数的12%。最后,从上述1977个译文当中抽取了用“5-7-5”的形式翻译的俳句228个,对其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增译、减译、变译的倾向。其中加译得比率最多,约占总数的90%。加译的译文当中,发现了在句首增加5个字,在句中增加7个字,在句尾增加5个字以及增加个别词汇的倾向。通过加译,补充了俳句背后隐藏着的俳句的背景以及俳人的感情等深层次的内容。并且,通过添加形容词等修饰词,给中国读者描述了一个相对直观的场面。减译和变译的位置不太明显,但是通过减译和变译,原文的意思更容易被中国人所理解。基于以上分析,证明了“5-7-5”的形式在俳句翻译方面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今后在翻译俳句的时候,要在把握原句深层次内容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语言,用“5-7-5”的形式把俳句的特征更好的传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