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16航空紧固件镦压成形与微观组织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ma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为了研究TC16钛合金紧固件镦压成形和微观组织演变规律,以提高紧固件的成形精度和组织性能,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1)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温度(100℃~800℃)和不同应变速率(0.1s-1~10.0s-1)下TC16钛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和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深入探讨TC16钛合金高温变形下的软化机理。(2)对TC16钛合金进行800℃以上的热模拟压缩实验,基于700℃~1100℃的热模拟实验数据,采用应变补偿Arrhenius(SACM)以及双多元非线性回归(DMNR)的方式,建立TC16钛合金热变形统一粘塑性本构模型,采用统计参数对所建立的两种本构模型进行综合评价。(3)将所建立的DMNR本构模型运用至Deform-3D有限元软件中,设计TC16钛合金紧固件成形模具,仿真分析TC16紧固件不同成形方式(一次成形,二次成形)下的优缺点,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的可行性。(4)结合TC16紧固件镦压实验与热镦仿真分析,研究不同工艺参数(成形温度、头部成形厚度及棒料高径比)下紧固件镦压成形后的等效应力场及温度场的变化,研究分析紧固件头部不同变形区域(变形Ⅰ区、Ⅱ区及Ⅲ区)的微观组织变化。最后主要得出以下结论:TC16钛合金热模拟实验表明,TC16钛合金微观组织在热压缩变形温度低于900℃时,微观组织中可以观察到α+β相;当热压缩温度高于或等于900℃时,所有的α相均转变为β相,TC16钛合金的微观组织为单相组织。500℃是区分TC16钛合金变形过程中软化机理的关键温度。当温度低于500℃时,微观组织球化是造成TC16钛合金在10.0s-1高应变速率下流动软化的主要原因;当变形温度在500℃~800℃时,压缩变形过程中的局部温升及其所引起的β相晶粒粗大是造成TC16钛合金在0.1s-1应变速率下流动软化的主要原因。TC16钛合金本构模型建立分析表明,可以通过SACM以及DMNR模型,建立描述TC16钛合金在700℃~1100℃情况下的流动应力变化趋势的本构模型方程组,并且DMNR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优于SACM模型。紧固件成形仿真及实验分析表明,采用二次成形方式的TC16紧固件头部外形优于一次成形方式,并且紧固件头部高应力分布少于一次成形方式;不论是一次成形还是二次成形,上模具的行程载荷曲线流动规律基本趋于一致。工艺参数对TC16航空紧固件成形及微观组织影响分析表明,不同工艺参数下的TC16紧固件成形仿真应力场以及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高应力主要集中于紧固件头部上表面的中心处,低应力值往往分布于紧固件的杆部表面,温升主要集中于紧固件头部塑性变形较大的区域。过高的成形温度如900℃不利于TC16钛合金紧固件的成形,其头部的微观组织将为单一β相,并伴有微裂纹及微孔洞缺陷。成形棒料过大的高径比如6.7会使得变形Ⅱ区的变形量陡增,从而引起剧烈温升产生部分白色斑块氧化物。
其他文献
随着受众对非遗博物馆的体验诉求日趋强烈,展示空间的体验设计成为非遗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非遗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主要空间,其单一的展示形式难以满足受众对文化体验的需求。文章通过结合体验设计的理念与展示空间的设计策略,从非遗博物馆的体验维度进行归纳与分析,进而构建符合用户体验诉求的非遗博物馆展示空间体验设计策略。
期刊
为实现烟草拟茎点霉的快速准确检测,利用真菌rDNA-ITS通用引物对拟茎点霉和其他10种烟草病原菌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片段回收及DNA测序,在序列比对基础上设计了两对特异性检测引物,并鉴定了引物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优化建立了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退火温度为60 ℃时,两对特异性引物P2F/P3R和P3F/P3R从烟草拟茎点霉DNA样本中分别扩增出来420 bp和381 bp的
深拖和AUV调查是深水工程勘察主要作业方式,精确确定深拖拖体、AUV在水下的位置对深海工程勘察作业至关重要。目前水下定位多采用声学导航定位,其中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因其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测距精度高、成本低等诸多优势而广泛应用于深水工程勘察作业中。文章介绍了超短基线水下导航定位原理与系统组成,分析了超短基线定位影响因素及提升定位精度的方法。结合实例,阐述了超短基线在深拖与AUV深水工程勘察作业中的应用
菌株LN-1是从长期植烟土壤中分离出的一株能够高效降解烟碱的菌株。为了进一步阐明该菌株的降解机制,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获得了菌株LN-1的全基因组序列。通过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以及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将菌株LN-1鉴定为放射形农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确定了菌株LN-1的分类地位。通过对基因组分析发现,菌株LN-1参与烟碱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代表着一个地区茶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对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茶产业是汉中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汉中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有了很大提升。汉中市通过茶叶品牌整合,倾力打造汉中仙毫区域公用品牌,茶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文章简述汉中市茶叶品牌整合的思路与原则,包括强化政府、行业、企业作用,以及
针对中国南海深海软土的研究对于南海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取样困难,目前针对深海软土的研究较少,另外深海软土赋存环境特殊,其特性与常规软土有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基础物化特性试验、环境电镜扫描(ESEM)、一维固结及蠕变试验、常规三轴试验、对南海深海软土的材料特性、微观结构、压缩及蠕变特性、三轴剪切特性进行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深海软土具有高含水率、低密度、高孔隙比、高饱和度的特点,为高液限粉
茶产业是云南省优势、特色和重点产业,是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农业重点产业之首。本文围绕绿色发展,总结梳理了云南省茶产业绿色发展现状,剖析了云南省茶产业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夯实产业基础、拓深延展茶产业链、实现绿色茶叶优质优价、提升茶叶认证效能、强化产业科技支撑5个方面提出建议,以助推云南省绿色茶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