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速放缓两座“大山”给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为了缓解养老压力,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呼声日益高涨。而该政策实施的前提是临近退休的个体拥有可供继续工作的健康资本,因此,理清退休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心理健康为切入点,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的数据研究了退休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首先,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采用CHARLS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对核心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结果发现,我国男性职工与女性职工的退休率分别在60岁和50岁存在断点,与现行退休制度基本吻合;退休后,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较退休前出现了明显的断点,且个体的锻炼、吸烟、喝酒、社交、隔代照料和睡眠等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上述典型化事实与特征为下文开展实证检验奠定了数据和事实基础。
其次,本文采用断点回归法考察了退休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退休从抑郁和认知两个方面显著改善了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经过带宽调整、核心变量替换和分位数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这一基准结论依然成立;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还表明,退休对抑郁程度越高、认知水平越低,即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个体的心理健康改善作用越明显;在性别异质性方面,退休从情景记忆方面显著提高了女性个体的认知水平,改善了其心理健康状况,但对男性个体的心理健康改善作用并不明显;在收入异质性方面,退休对心理健康的改善作用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增强,即退休对高家庭收入水平个体的心理健康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再次,本文进一步探究了退休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渠道。估计结果发现,退休会对个体的生活习惯产生显著影响,并通过隔代照料、睡眠等生活习惯的改变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最后,总结全文结论,并从制定差异化的弹性延迟退休政策、重视个体精神文化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方面对政策制定部门和劳动者提出建议。
首先,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采用CHARLS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对核心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结果发现,我国男性职工与女性职工的退休率分别在60岁和50岁存在断点,与现行退休制度基本吻合;退休后,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较退休前出现了明显的断点,且个体的锻炼、吸烟、喝酒、社交、隔代照料和睡眠等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上述典型化事实与特征为下文开展实证检验奠定了数据和事实基础。
其次,本文采用断点回归法考察了退休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退休从抑郁和认知两个方面显著改善了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经过带宽调整、核心变量替换和分位数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这一基准结论依然成立;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还表明,退休对抑郁程度越高、认知水平越低,即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个体的心理健康改善作用越明显;在性别异质性方面,退休从情景记忆方面显著提高了女性个体的认知水平,改善了其心理健康状况,但对男性个体的心理健康改善作用并不明显;在收入异质性方面,退休对心理健康的改善作用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增强,即退休对高家庭收入水平个体的心理健康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再次,本文进一步探究了退休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渠道。估计结果发现,退休会对个体的生活习惯产生显著影响,并通过隔代照料、睡眠等生活习惯的改变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最后,总结全文结论,并从制定差异化的弹性延迟退休政策、重视个体精神文化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方面对政策制定部门和劳动者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