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的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并分析王明武主任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挖掘潜在新方,并总结其治疗经验,为临床中医治疗乳腺癌提供遣方用药参考。方法:通过抄方的形式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苏州市中医医院王明武主任老专家门诊的10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用Excel软件对病例资料进行归纳与整理,再将整理过的病例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数据库,通过该软件的药物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模块的功能,深入挖掘王明武主任治疗乳腺癌处方中药物的频数、四气五味、归经、药对组合、核心组合及新方组合,并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研究共计纳入103例病例,分析结果如下(1)10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分布在40-70岁,其中98人经过手术治疗,85人已经过放疗(和)或化疗。(2)出现次数较多的症状有乏力,纳差、夜寐差、便秘、头晕、腹胀、口干等症状。(3)在证型统计中,累计占比前3位依次为肝郁气滞证(30.41%)、气血两虚证(27.03%)、脾胃虚弱证(22.97%)(4)研究涉及药物共计157味,其中频数≥7次药物有58味,累计使用率达83.54%,使用频率前10位的药物按降序排列依次为炙甘草(4.25%)、炒白术(3.58%)、当归(3.51%)、炒白芍(3.43%)、浙贝母(3.36%)、香附(2.99%)、莪术(2.91%)、柴胡(2.84%)、枳实(2.84%)、茯苓(2.76%)。根据中药功效分为13类,占比排名前5位分别是补虚药(27.16%)、理气药(14.33%)、清热药(13.02%)、活血化瘀药(11.26%)、化痰药(10.07%)。(5)在药物归经统计中,使用频率前3位为肝经(21.06%)、脾经(17.34%)、胃经(13.47%);在四气统计分析中,使用频率前3为温性(39.42%)、寒性(31.73%)、平性(25.30%);在五味统计分析中,使用频率前3为苦味(34.41%)、甘味(30.34%)、辛味(25.72%)。(6)药对频数统计分析中,频数大于25的药对共计61条,涉及中药12味,排名前5的药对为“浙贝母和莪术”、“浙贝母和夏枯草”、“炙甘草和炒白芍”、“夏枯草和莪术”、“白花蛇舌草和莪术”。置信度为1的药对组合有8组,分别为王不留行,夏枯草->浙贝母;王不留行,白花蛇舌草->浙贝母;王不留行,莪术->浙贝母;王不留行,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夏枯草,白花蛇舌草->浙贝母;浙贝母,王不留行,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夏枯草->浙贝母,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白花蛇舌草,莪术->浙贝母。(7)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核心组合6组:党参-炙甘草-炒白术、茯神-远志-酸枣仁、砂仁-薏苡仁-藿香、浙贝母-夏枯草-柴胡、延胡索-合欢皮-炙甘草、瓜蒌皮-皂角刺-预知子-蛇莓;潜在新方4个分别是党参-瓜蒌皮-炒白术-浙贝母;瓜蒌皮-预知子-炒白术-皂角刺-蛇莓;砂仁-薏苡仁-藿香-丹参-枸杞子;茯神-远志-酸枣仁-延胡索-合欢皮-炙甘草。结论:(1)王明武主任对乳腺癌的中医治疗以扶正补虚、疏肝健脾、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为主要治疗方法。(2)王明武主任重视对脏腑气血阴阳的全面调理,遣方用药时更注重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及治疗阶段的不同,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治疗上具有“肝脾同治”、“增效减毒”、“解毒抗癌,善用药对”三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