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鼻腔作为呼吸道的第一道门户,其主要功能之一是维持通气。任何机械性、反射性、感染性的原因都可能破坏鼻腔的通气功能,而引起鼻阻塞。多年来因对鼻腔通气功能状况缺少一个客观的检查、评价指标,致使临床上常见到医师前鼻镜检查结果与患者主观感觉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医师对鼻阻塞性疾病的诊治以及疗效的判定。为此问题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发明了多种检查方法。但这些方法只能精确测量鼻腔的一些功能性指标,而不能精确、直观地获得鼻腔的具体形态结构的改变。CT 在此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T 不仅可以精确测量上呼吸道的横截面积、各径线长度及软组织厚度等指标,同时可以显示鼻腔的具体部位与周围结构间的位置关系。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鼻中隔偏曲患者与健康人的鼻腔CT 测量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探讨CT 在评价鼻腔通气功能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鼻中隔偏曲患者27 例,年龄与性别相接近的健康人15 例。受检者俯卧位,头过伸,以外耳道边线为基线,与听眦线垂直。自然状态下,采用PhlipsTomoscan AVE1 螺旋CT对前鼻孔到后鼻孔的区域连续扫描, 层厚0.5cm,层距0.5cm,扫描的结果用数码相机拍摄后输入电脑,应用图象分析、处理软件测量鼻腔各项通气参数、指标,比较鼻中隔偏曲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各测量参数的差别。结果:(1) 患者组鼻腔最小横截面积为1.50±0.52,对照组间鼻腔最小横截面积为2.06±0.48,P=0.002<0.01;(2) 患者组下鼻甲最大横截面积为1.86±0.70,对照组间下鼻甲最大横截面积为1.39±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