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超声光散射双模式成像系统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应用光散射断层成像技术,利用多波段光子检测肿块组织中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分布,研究组织营养代谢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3.探讨二维超声特征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二维超声检查。患者仰卧位,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扫查,发现肿块,观察测量其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有无衰减、纵横比。2.通过高频超声引导对肿物定位,以多波段的光子检测肿物内部的生理参数。记录参数值:血红蛋白总量HBT、血氧饱和度SO2。3.将血红蛋白总量、血氧饱和度分级。HBT分为正常(Ⅰ)、中等(Ⅱ)、偏高(Ⅲ)异常(Ⅳ)四个等级。SO2分为正常(Ⅰ)、中等(Ⅱ)、偏低(Ⅲ)、异常(Ⅳ)四个等级。4.系统通过对肿物二维超声信息和光学参数进行综合处理,得出综合诊断指数。记录综合诊断指数值。5.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依照病理检查结果将乳腺肿块分为良恶性两组,将两组的各参数值作比较研究。6.以最大直径20mm为界,将恶性肿块分为两组,比较肿块大小与红蛋白总量、血氧饱和度的关系。7.乳腺癌肿块组按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LN+)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LN-),比较两组肿块大小有无差异。结果:1.检出45例乳腺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9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混合型浸润性癌10例,导管原位癌1例,小叶原位癌1例,低分化腺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1例。检出78例良性肿块,其中乳腺纤维腺瘤40例,乳腺腺病24例,脂肪瘤4例,炎性肿块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脂膜炎2例,乳腺导管上皮大汗腺样增生1例。2.二维超声检查乳腺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纵横比等特征,良、恶性肿块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光散射检测肿块内营养代谢情况:良性肿块内HBT:153.02±105.78,明显低于恶性肿块内HBT:232.95±78.22;良性肿块内SO2:1.0332±0.1641,明显高于恶性肿块内SO2:0.8794±0.1814。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二者均P<0.05)。肿块内HBT分级,良性肿块Ⅲ、IV占21.79%,恶性肿块Ⅲ、IV占66.67%;肿块内S02分级,良性肿块Ⅲ、IV占16.67%,恶性肿块Ⅲ、IV占62.22%。两组在血红蛋白总量、血氧饱和度分级上有显著性差异(二者均P<0.001)。4.二维超声鉴别诊断乳腺良肿块的敏感度为91.11%,特异度为58.97%,准确率为70.73%,阳性预测值56.16%,阴性预测值92%。光散射检测肿块营养代谢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度为82.22%,特异度为73.08%,准确度为76.42%,阳性预测值63.79%,阴性预测值87.69%。超声光散射双模式诊断系统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度为93.33%,特异度为83.33%,准确率为86.99%,阳性预测值76.36%,阴性预测值95.59%。二维超声与双模式诊断系统比较,特异度、正确率有显著性差(二者均P<0.02),敏感度无显著性差异。光散射与双模式诊断系统比较,正确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敏感度、特异度无显著性差异。5.乳腺癌肿块大小与HTB、S02的关系:最大内径大于、等于20mm组HBT:253.72±77.53,明显高于最大内径小于20mm组HBT:212.45±56.43,差异有显著性(P<0.05);最大内径大于、等于20mm组S02:0.7859±0.1873,明显低于最大内径小于20mm组S02:0.9124±0.1532,差异有显著性(P<0.05)。6.乳腺癌LN+组肿块明显大于LN-组肿块(P<0.05)结论:1.超声光散射系统是集超声和光学成像为一体的诊断系统,实现了双模式成像。无创、无损。2.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光学技术检测组织的营养代谢从而鉴别诊断乳腺肿块,既保证了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不降低即不增加乳腺恶性肿块的漏诊率,又可明显提高鉴别乳腺肿块性质的特异度,提高恶性病例早期诊断的正确率。3.乳腺癌组织营养代谢与肿块大小有关,较大的肿块营养代谢较旺盛,更容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