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欧洲意识流小说为第一文本,以其改编之后的电影为第二文本,梳理了小说与电影二者独立的发展脉络和创作层面的相互关联。在对文本进行分析之前,前两章说明了意识流小说改编为电影的原因,主要是作为影像资料保存、纪念缅怀作家、普及文学作品影响力和缺少好的文学剧本。同时,阐述了意识流小说与实验电影的关系。之后共选取《追忆似水年华》《时时刻刻》《奥兰多》《尤利西斯》四部作品进行两个文本的比较,第三章侧重对四部影片进行定位,第四章从人物塑造、情节展开、时空跨越三个方面阐述小说语言与电影画面在叙事方面的不同,侧重对人物设置、场景选择、道具使用、蒙太奇和转场的分析。同时第五章引入“时间”这一主题,将其作为比较的另一切入点,剖析小说与电影在表达时间这个主题时采用的不同技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之上,在第六章试图得出总结性论点,即对小说与文本的比较,不可妄断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而应该分层次分析,选择两种艺术形式共通的某一个截面,进行横向比较。两者各有所长,小说对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细致,而电影更加擅长时空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