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市作为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主要战场,在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模式从以新城开发为主导的扩张模式转向城市更新再开发,而在轰轰烈烈的城市更新活动中,伴随着的就是大量既有建筑的拆除。本文以小城市为出发点,以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围绕“小城市建筑拆除影响因素体系构建—小城市建筑拆除规律实证研究—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实证分析”的思路,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小城市的建筑拆除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以DSR模型和特征价格模型为基础,通过文献归纳并结合小城市基本特征,构建了小城市建筑拆除影响因素体系,从理论层面定性分析了小城市建筑拆除行为机理及各因素的可能影响作用。该体系将影响因素分为驱动力、状态、响应三个层面,对应分为人口特征、经济特征、内部特征、区位特征、邻里特征、政治特征六大特征,然后具体到人口变化率、人均GDP、建筑占地面积、建筑层数等17大影响指标。其次以岳池县老城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第一,对老城区建筑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空间分布分析,发现2007年老城区仍保持着自下而上的城市面貌,区域内各功能建筑交叉分布,尚未形成明确的功能分区。2007-2017年间被拆除建筑主要分布在种子公司地块、影剧院地块、小东门市场-城环东路地块、奥帝明珠地块和妇女保健院地块,各功能建筑被拆除概率是不相同的,从大到小依次为工业类建筑、居住类建筑、商业类建筑和公共类建筑,同时各功能被拆除建筑规律有所差异,表明其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第二,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各功能建筑拆除的影响因素,发现各功能建筑拆除都是内部特征、区位特征、邻里特征、经济特征和政治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关键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总的来看,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会促进建筑拆除,同时质量差的、土地利用效率低的、拆迁成本低的、土地潜能大的建筑则始终是更易被拆除的对象。另外小城市建筑拆除更侧重于社会效益,具体来说就是将城中村、重要景观带和衰败商业中心周边建筑作为主要拆除对象来进行城市形象的改善和城市功能的完善,以此实现老城区的活力复兴。最后在分析了建筑拆除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从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居民三大建筑拆除活动利益相关者层面提出了规范建筑拆除行为、实现建筑合理拆除和建筑寿命延长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