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诗歌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121998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鼐是清代著名的古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亦是桐城派之集大成者。本文试结合清代乾嘉时期的时代背景、诗坛概况和姚鼐的生平经历等,对姚鼐的思想、诗学观点、诗歌主题类型、风格特色、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具体来说,本文关注姚鼐在著作中提出的诗歌批评理论与方法,结合他的诗歌编选作品《今体诗钞》对前人诗作的的辑录标准与欣赏批评,总结其主要的诗学观点,并试将姚鼐一生全部的783首诗歌分类考察,透过诗歌的外在形式探究诗人内在的思想和人格特质,展现诗人忧国忧民、为苍生垂泪的爱国情怀,弃官归隐、潇洒淡然的人生态度,讲学授徒、桃李满门的师者风范。在诗歌的风格特色上,注意到姚鼐吸收黄庭坚清深意远精神气质的基础上,兼采李、杜、韩等多家,熔铸出一种恢宏博大的阳刚之美。同时充分发掘其文法对诗法的影响,并观察到诗歌语言的锤炼、色彩与音响元素的调动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在诗歌的影响上,将其作为清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其诗歌作为清代诗歌史上必不可少的一环来考察,突出姚鼐对道光以后清代诗坛风格的转变,对宋诗派、同光体诗人的重大影响,力求给诗人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评价。
其他文献
学位
日常生活里的景象是小说作品的常态,作家在致力于小说创作的同时总是不能避免地把自身体验带进作品之中,王安忆也不例外。在多年的小说写作中,她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偏爱”溢于言
卡夫卡的创作是关于弗洛伊德文学是作家“力比多”的升华理论的最好注脚。他在有意或者无意的实践了弗洛伊德学说。卡夫卡是个现实社会的弱者。在其一生中,父亲如同一个无比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