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自开展以来已有5年左右的时间,2007年全国新农合工作顺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截止到2007年9月,全国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86%,2008年要实现全国覆盖。虽然新农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筹资水平相对较低,报销比例低,覆盖面窄,基层工作缺少人员编制和经费,监督机制不健全、立法滞后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北京市农民参加新农合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北京市新农合报销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为北京市进一步改进报销政策,保证新农合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本文基于2007年4月到8月对北京市各级新农合管理者进行的访谈及对6区1080户农民(其中有效问卷1064户)的调查数据,总结了各样本区的报销政策,分析了农民参加新农合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理想的报销比例和报销模式、生病后的就医流向、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评价、参合最近一年内的报销情况等内容。结果显示,北京市新农合开展早,推进快;市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在全国同级财政支持中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全市区县级以上医院住院补偿比例为31.46%,区县级医院为30.49%,乡镇卫生院为39.76%。除了一些特殊病种外,没有覆盖门诊报销。各区的人均筹资水平从110元~185元不等。在被调查的农民中,生大病首选去区县级医疗机构的最多,占54.7%,生小病首选去村卫生室的比例最多,占59.5%。仅有8.4%的农民认为卫生院医疗设备较好,5.5%的农民认为卫生院医生技术较好。农民理想报销比例的中位数为70.0%,均数为65.8%,有74.8%的参合农民最近一年内没有报销。有67.9%的参合农民认为报销比例低。农民参加新农合每人每年愿意支付的金额中位数为80元,均数为85.8元,支付意愿大于等于50元的占76.9%。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农民支付意愿的因素有:被访者年龄、家庭年收入、家庭年人均收入、对新农合宣传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新农合政策的了解程度,过去一年的报销情况,对报销比例的看法,是否知道如和报销。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农民支付意愿的因素有:家庭年收入、对新农合政策了解情况、过去一年报销情况、对报销比例看法。通过对各区报销模式的总结,发现目前报销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乡镇卫生院利用率较低,报销比例却相对较高;住院报销比例相对较低,报销方法复杂;市级大医院医疗费用过高,新农合资金面临透支风险;富裕农民参合政策缺位;门诊报销覆盖面窄,报销比例低。综合所有调查结果,针对北京市新农合发展的特点,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议有:进一步做好新农合宣传工作,为提高农民个人出资水平做准备;将新农合资金逐步提升到市级统筹;调整住院报销模式,提高住院报销比例,简化住院报销方法;开展门诊统筹试点;合理定位乡镇卫生院角色;尽快出台富裕农民的参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