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灸处方学是针对某一病机或某一症状,研究针灸治法、穴位配伍、组方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历代医家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积累了大量的针灸处方,从春秋至明清,至今约有4300余首针灸处方(1)。从临床流传广泛的本身即是经验总结的针灸歌赋入手提炼出最有价值的处方取穴,则是不失为一个捷径。从流传下来的治疗歌赋来看,很多针灸歌赋保留了当时医家对疾病的观察、分析、诊断、针灸治疗的手段以及取穴等信息,由于诸多歌赋传播广泛,也是最经得起考验的处方用穴来源。从古代流传广泛的众多针灸歌赋中总结出最常见的针灸病症,并整理出这些常见病症的最基础的处方用穴,即是本研究的最主要的目的。原则与方法:本文采用优选法的原则,即是从众多治疗性针灸歌赋处方用穴中找出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那么这些出现频率高的穴位,即是针对某个病症的最基础处方用穴。具体的方法包括收集、汇总和整理三个步骤。本课题共收集从宋至明清时期的治疗性针灸歌赋24首,包括玉龙歌、百症赋等。汇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针对穴位的汇总,另一方面是针对歌赋描述的病症,按病症进行分类汇总。最后的整理是根据汇总的结果分别进行穴位和病症的整理。结论:针对对古代24首治疗性针灸歌赋的纵向汇总与整理,本课题得出了如下结论:1、总结出针灸歌赋中最常用的20个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委中、太冲、中脘、曲池、气海、照海、列缺、阳陵泉、涌泉、(三)阴交、环跳、后溪、昆仑、大陵、承山、内关、大敦、内庭。再加上《天星十一穴歌》等歌赋反复出现的通里穴,本课题提出了临床最常用21精穴的概念,并21精穴之后探讨了这21精穴的相关规律。2、根据这21个穴位,汇总了所有歌赋中完全取自于这21个穴位的35个针灸处方。3、指出了众多针灸歌赋中的重复现象,并根据诸多重复的歌赋,总结出最常用的27个处方用穴。4、总结了40个(类)针灸歌赋中最常见的病症,并提炼出这些病症的最基础用穴。根据这40个(类)歌赋中最常见的病症的基础用穴,总结了诸多的用穴特点。并且提出了“取类比象”和“脏腑别通”两个特殊的取穴规律。5、在整理相关歌赋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文献学方面的问题。确定了《玉龙歌》的源头其实是来自于《针灸神书》的内容,确定了担截之法实为补泻之意,理顺了关于天星穴歌的脉络关系,对《通玄指要赋》中疑似有错误的句子进行了探讨,也对中魁穴进行了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