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歌是承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以最精炼、简洁的方式蕴含着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从起源于劳动的号子的到成熟的诗经楚辞,从汉乐府的民歌到隋唐的律诗巅峰,再到两宋的长短句,中国诗歌撷取了汉文化中最精粹的部分,以诗情画意的形式哺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诗歌教学也是由来已久,它是中华民族持续时间最悠久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宋代叶适说:“自文字以来,诗最先立教。”早在2000多年之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将经过自己删选过的《诗经》作为教材,充分认识到诗歌中内含的多重教育价值,他不仅系统提出了以诗为教的主张,而且在实施诗教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傲然回望古昔,悲兮凝视今朝。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诗教”传统在事实上已经难以为继。尤其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横行,文化发展日益朝向娱乐化和休闲化,诗歌成了无病呻吟的代名词,写诗成了胡侃的代名词。不仅诗歌的地位受到如此忽视,诗歌教学形势也不容乐观,其中存在许多不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方法。比如一些教师忽视诗歌的文体特征,偏向于对诗歌进行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分析,使诗歌教学类似于小说、戏剧教学,忽视了诗歌的节奏、音韵、意象等因素;还有一些教师则像讲文言文那样对诗歌作逐字逐句的解释,以致于把诗歌中丰富细腻的情感和灵性变成了一堆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符号。本文试图以苏轼作品为例,探讨中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教学的典范性。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难以匹敌的天才人物,正如林语堂先生曾评价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本文试图对苏轼的作品教学进行一次专题化、探索性的研究。重点谈及五方面内容:一是论述中国的诗歌、诗教传统及中国当前的诗教现状;二是论述苏轼诗词的思想价值及其教学,其中重点分析的是苏轼的出世入世思想,并结合教学案例《念奴娇·赤壁怀古》阐释;三是苏轼诗词的审美风格及其教学,结合教学问答分情感和意象两方面论述;四是苏轼诗词中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分文体知识、诗眼、炼字三方面论述;五是以苏轼作品研究的专题课为例探究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专题鉴赏,并对中国古典诗歌教学提出建议。笔者希望借此探求一条古代诗歌教学的典范性的新路,能够引起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阅读和欣赏甚至创作的兴趣。笔者认为,讲授任何一篇苏轼诗歌作品,都应该与苏轼其人与其创作阶段相联系。结合研究性教学,本文提出了诗歌诵读指导、理论知识点拨、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适当辅助、比较阅读、专题鉴赏等几条教法意见,又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学法指导,比如选题指导、收集资料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