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渐渐从大规模建设阶段转变为养护阶段。以前的公路养护都是在公路损坏之后,通过矫正性养护来进行公路养护,但这种养护方法养护成本较高,需要大规模的施工建设,因此,养护效果较好并且养护成本较低的预防性养护日渐成为国内的研究重点。预防性养护是指在公路上的早期病害程度相对较小时,选择合适的预养护方法进行针对性养护。这种养护方法使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养护效果。目前国内外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日趋成熟,但还存在养护指标体系不明确、预防性养护效益费用法性能曲线难以确定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参考国内相关技术规范,结合实体工程数据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通过综合分析确立了预防性养护的指标体系。本文分析了影响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了灰色理论模型的预测方法,并以辽宁省某高速实测数据为例,验证了灰色理论模型在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方面的适用性,为预防性养护最佳时机确定时的方案选择提供了依据。分析效益费用法的计算方法,得出进行效益费用计算时的关键是性能曲线参数的选取,收集了国内的大量实体工程数据,得出了PCI指标和IRI指标性能在微表处养护措施时的性能模型参数区间。以广东省某高速实测数据为例,通过选取多组参数进行最佳养护时间分析,验证了研究所得出的性能模型参数区间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