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与立法关系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舆论与立法是一组值得研究的关系,二者紧密相连,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影响立法的有效资源。但是国内外直接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内容并不多,都以间接或者交叉学科的方式进行分析与说明。本文主要运用个案分析法与议程设置理论来分析舆论与立法二者的关系。本文立足于国内当下的舆论环境与立法现状,基于彭宇案到《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的长时段观察,分析《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俗称“好人法”)出台的背景、争论与后续探讨的可能,对舆论进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首先,文章将舆论主体分为媒体、普通民众与专家学者,国家理应是舆论主体之一,但在本文的案例分析中,对于国家主体的分析侧重于总结部分,而非单独阐述。其次,谈论每一主体在舆论与立法关系中的表现、相关舆论议程的形成及在立法进程中的作用。因为不同的舆论主体在立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有着自身群体的价值取向,甚至同一主体内部都有着意见分歧,即舆论主流与舆论支流的形成。不同舆论主体之间相互影响,有博弈、亦有共识,影响这种互动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同时,文章紧扣彭宇案与《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两个中心点,通过典型事件的描述,结合各舆论主体的特征,连接起二者的内在逻辑联系,一种隐性的、缓慢的立法影响蕴含其中,区别于以往重大社会公共事件所带来的短期、快速回应的“压力型立法”。在论述过程中,结合我国其他立法事项加以比较分析。随着公众自我表达的方式日益多元,立法程序的逐渐公开,如何真正科学立法,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发挥舆论的正向作用,避免其负面作用,是本文试图通过个案去观察,也希望未来能够有更深入研究的地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Ki-67、P53和YB-1(Y-box结合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00年1月-200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180例乳腺癌患者YB-1蛋白表达,
噬藻体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海洋及淡水环境中以蓝藻为感染宿主的病毒,对蓝藻种群结构与多样性以及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噬藻体携带一系列与宿主新陈代谢相关的同源基因被
目的评估有发明专利的自制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专利号:ZL200920168550.9)对爆炸创面的引流效果,为开发战伤早期救治装备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健康长白猪8头,体质量50kg左右,用电
近年来通过营养调控措施达到增强动物的免疫机能和抗病能力,缓解应激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已经成为畜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刚刚断奶的牛犊,瘤胃发育是其营养吸收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民众参与意识的日益推动,传统的公法、私法界限正变得模糊,出现了公法私法化的倾向,而在这种倾向的主导力量中,契约精神下的主体意识自由、平等及信诺的理念
我国刑法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罪中,滥用职权罪作为该章节下第一项罪名,这不仅凸显了滥用职权罪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表现出对国家对于权力限制的态度与决心;特别是自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