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倦怠及睡眠模式对大型工程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影响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u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工程车驾驶员作为一类职业驾驶员,长时间往返驾驶于建筑工地与混凝土场站之间,驾驶路线单调,工作倦怠程度较高。另外,当派单任务较多时,他们通常牺牲睡眠时间以赚取更多利润,导致其睡眠状况不规律。而工作倦怠和睡眠状况均可能导致大型工程车驾驶员产生危险驾驶行为,危害城市公共安全。因此,本文研究工作倦怠及睡眠模式对大型工程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影响,对指导其安全驾驶,进而保证整个道路网的行驶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大型工程车驾驶员进行了两项实验研究。实验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321名大型工程车驾驶员的工作倦怠数据,大五人格数据以及驾驶行为问卷数据。探讨大型工程车驾驶员工作倦怠以及大五人格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作倦怠和大五人格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危险驾驶行为,其中工作倦怠中的玩世不恭以及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宜人性和责任心的预测水平较高。此外还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工作倦怠在大五人格和驾驶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工作倦怠在神经质和驾驶行为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宜人性和驾驶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神经质得分较高、宜人性得,导致其在驾驶过程中更易产生危险驾驶行为,影响驾驶安全。
  实验二组织了大型工程车辆实车试验,共 11 名大型工程车驾驶员参与试验,每名驾驶员连续3天无干扰驾驶。在试验中,收集驾驶运动学参数作为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度量指标,收集驾驶员的工作睡眠时间确定睡眠模式。探讨大型工程车驾驶员睡眠模式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根据大型工程车驾驶员的睡眠时长和睡眠片段数将其睡眠模式分为三类,分别为“高”、“中”、“低”。并使用方差分析评估驾驶员睡眠模式对其驾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员的睡眠模式对行驶速度有显著影响,驾驶员睡眠时间越长,其行驶速度越快,速度波动越大,表明驾驶员使用刹车和油门踏板的频率会增加,而本研究试验路段上的限速均为80km/h,车辆行驶速度均未超过限速,加速度变化幅度不明显,保持安全且平稳的行驶状态。由此说明大型工程车辆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驾驶员睡眠状况较好时,其驾驶性能越好,驾驶效率更高。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型工程车驾驶员工作倦怠及睡眠模式均能影响驾驶行为,能为这类职业驾驶员教育培训以及行业工作服务时间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城市医疗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均衡性是社会公平与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为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城市医疗服务设施通常会采取较为集中的布局方式,从而造成医疗服务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产生医疗需求与可达性之间的矛盾。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城市整体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分析城市公共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价并优化医疗服务设施布局。首先,基于手机数据识别就医出行,其次进行医疗服务可达性研究并
随着城市交通机动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快速路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动脉”。但随着交通量迅速增长,快速路的负荷日趋饱和,交通服务水平受到影响。由于城市快速路进出匝道口众多,而城市快速路与市政道路的转换节点恰恰是交通管控的关键所在,因此精准获取快速路的OD量从而实施相应的交通管理与控制手段以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安全与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融合视频卡口、手机信令和浮动车轨迹等多源数据,提出
随着世界各国对核能的利用,核废弃物的处置问题也日益突出,“深层地质处置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合适的高放废物处置方式。天然岩体中通常存在许多结构缺陷,缺陷的存在将影响围岩的承载力及破坏过程,从而对地下实验室的稳定产生威胁,而研究表明拉张破坏是岩石中最为常见的破坏形式。本论文以甘肃北山预选区的地下实验室围岩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字形切槽巴西圆盘试验,对拉张条件下含预制裂纹北山花岗岩的断裂力学行为及声发射
学位
由于经济发展交通量不断增加,现有道路已无法满足通行需求,老路拓宽势在必行。在厚层海相软基区域道路加宽工程中,由于旧路基在多年的交通载荷作用下沉降接近完成,土体性质发生较大的变化,而新路基沉降还未开始,因此,在荷载作用下软基区域新老路基间会产生随时间增长的差异性沉降,轻者会导致沿拼接缝的纵向错位裂缝,重则会影响道路行车安全,已成为软土地基老路拓宽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中山沙港公路改扩建工程实际,通
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因为其 100%利用旧料、低碳环保等技术优势,和室内研究的大量开展、施工工艺的成熟等条件,近些年开始在高等级公路的下面层和基层大规模使用,但设计方法的不足和材料本身的性能限制其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应用推广。因此,本文从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提升和配比设计的关键因素研究出发,对比冷热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开展实体工程研究,分析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适用性。  首先
学位
在“交通强国”和“新基建”背景下,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已成为发展趋势和热点,而自动驾驶货车队列被认为将是在高速公路上最先落地的相关技术之一。但是目前货车队列技术多研究车车协同,局限于局部车辆,对车路协同及整体交通优化等方面研究不多。同时,智能网联道路系统中提出在I3级高速公路专用道中实现特定条件下的货车队列技术,但是现有的货车车道管理策略一般基于传统道路基础设施,对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货车队列与多车道高速
学位
随着自动驾驶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车辆在未来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全自动驾驶车辆的道路交通环境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混行驾驶环境更加贴合实际。目前对人工驾驶车辆和自动驾驶车辆混行环境以及小规模自动驾驶车辆编队的系统性能挖掘研究较少。  论文回顾了有关车辆跟驰模型和车辆轨迹优化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现有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技
学位
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通行状态辨识是交通信号控制优化的重要基础。传统的信号交叉口通行状态辨识主要基于断面检测器数据,实现拥堵状态和过饱和状态的辨识,无法精确捕捉交通流通行状态的时空特性。本研究依托车辆身份标识数据,尤其是目前城市道路上广泛建设的卡口式电子警察系统采集的车辆身份标识数据,从交通流到达-驶离特性的角度来研究信号交叉口进口道典型通行状态辨识,通过对路段车道溢流状态和渠化段车道阻挡状态的辨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立体交通成为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地铁作为立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高峰。盾构法是城市地铁隧道施工的常用方法,而城市地面建筑密集,地下管线复杂,盾构近距离、穿越施工不可避免,严格控制地层扰动及地表沉降是盾构法施工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  无锡地铁3号线公路处站~山北站盾构区间隧道紧邻某老旧建筑物,盾构
学位
沥青路面由于其黑色铺装,夏季吸收热量多,容易造成车辙等高温病害;在冬季,由于黑体辐射,热量损失快,造成了路面温度下降过快。目前使用的沥青路面降温处理方法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各自的弊端。本研究基于热致变色材料制备了热致变色改性沥青,从微观机理分析、沥青胶结料性能评价、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和室外环境实际温控性能四个层面,对热致变色沥青路面的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和分析。  首先,利用红色、蓝色和黑色热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