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需要从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个层面协同发力,遵照党的国家的体育政策,巩固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实现“四位一体”的体育育人目标。学生家庭的体育活动对于延伸学校体育教学效果、设计与实施体育家庭作业、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但受到来自家庭环境与经济基础,家庭成员体育习惯与专业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家校共育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新方向,需要在家校沟通上强化信任关系,在体育教育专业程度上发挥学校体育的主导作用,在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上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才能有助于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升家庭成员体育知识、健康意识和身心健康水平。本研究基于新时代学校体育全面育人的发展要求,党的国家对体育教育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深入调查分析家庭体育活动的现状,以此为基础探讨实施体育家庭作业的可行性和设计原则,重点解决家庭环境对小学生体育活动不利的影响,建立家校高效联动有效沟通的新型体育模式,科学指导并推进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北碚区朝阳小学、朝阳小学南校、金兴小学、实验小学四所学校家校联动模式、家庭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开展实践研究。达到丰富家校联动模式,创新学校体育形式的目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家校联动模式下小学生家庭体育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为研究对象。以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朝阳小学南校、金兴小学、实验小学的家庭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教学、体育家庭作业、家校联动模式等为调查实验对象。研究结果:(一)家校联动现状调查结果:(1)94.88%的小学生家长采用手机上的办公、社交、教育类APP软件进行家校沟通;(2)94.88%小学生家长每天都与学校进行沟通联系;(3)90.55%的小学生家长通过家校联动获得的学生信息以家庭作业、课外阅读、学生成绩为主,体育作业的联动则是监督学生完成体育作业并上传作业视频;(4)16.54%、33.99%的小学生家长严格、比较严格的监督学生完成体育作业,15.62%、4.20%的小学生家长不太严格、嬉笑玩闹的监督学生完成体育作业;(5)47.37%、31.58%、15.79%的体育教师与学生家庭3名成员、2名成员、4名及以上成员进行线上信息联动。(二)家校联动模式的设计策略:(1)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2)提升家庭成员协作行动的能力;(3)提升体育教师即时反馈的作用。(三)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策略:(1)丰富体育家庭作业的内容,强化家庭体育作业的过程;(2)营造体育活动的氛围,提升体育活动的趣味性;(3)增设体育技能展示环节,促进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个性发展。(四)家校联动模式下体育家庭作业教学实践结果:(1)实验后BMI值正常范围的人数,男女实验组分别增加了11人,对照组男生增加了5人,对照组女生增加了4人。(2)对照组实验组男女生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的测试结果,实验后比实验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50米跑、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实验组男女生实验后比实验前测试结果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男女生实验后比实验前有提高趋势,但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男女生对照组与实验组1分钟跳绳结果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生实验组学生1分钟仰卧起坐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女生对照组与实验组1分钟仰卧起坐结果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男女生50米跑、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比对照组男女生有明显提高(P<0.05)。(3)对照组学生男女共计23人参与体育训练,占总人数的14.29%;实验组学生男女共计65人参与体育训练,占总人数的40.37%;实验组小学生在平时、周末时段参与体育运动训练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4)实验组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长低于对照组。研究结论:1、家校联动是促进体育教学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式。体育家庭作业的中家校联动形成了“教师线上布置作业,家长监督学生完成”的模式,未能发挥出家庭体育教育的主动性和主导性。2、体育家庭作业不应照搬学科作业独立完成、注重结果的模式。而是应该结合体育运动的特征予以创新。体育家庭作业的重点应该是在体育教师指导或家庭成员的陪同和指导下进行的,避免因动作不标准、错误而造成运动损伤。重视体育运动过程的趣味性、安全性、健康性以及多人互动等特征,重视亲子感情的培养以及家庭体育锻炼习惯养成。3、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应与学校体育教学、体育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运动习惯养成相契合。充分发挥学生完成体育作业的主动性,提升家长体育教育知识水平,引导家长关注青少年体育培训、业余体育训练,根据孩子兴趣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训练。有助于“学校体育教学—家庭体育支持—社会体育培训”模式的形成。4、家校联动模式下体育家庭作业的实践研究表明,体育家庭作业的前期需要体育教师频繁连线实时指导,随着学生及家长体育教育知识水平、体育运动能力的提升,应注重引导其关注青少年体育训练的内容,适时激励青少年积极参加运动项目的训练。5、体育家庭作业中简单的运动项目适合所有学生,但仅达到了促进部分学生运动素质快速提升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家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动项目训练,较多的运动训练时间改善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减少了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起到了保护视力的作用。对于较多运动素质没有明显提高,也没有参与运动项目训练的学生,体育教师的实时指导、家庭成员的体育主导,以及定期开展的家庭体育活动的家校联动模式,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运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