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依靠投资和出口带动逐步向主要依靠消费带动转变,消费需求不足、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政策以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但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却未达到预期效果。庞大农村消费群体与极低消费总量的不对称,巨额财政支出和疲软农村居民消费的失衡,无不表明我国目前还没有找到解决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村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这已经成当前中国经济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将农村财政支出分为财政农业支出和财政转移性支出。首先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从收入效应、消费环境效应、消费者信心效应、替代效应、投机效应五个方面对财政支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并在系统分析我国近20年财政农业支出、财政转移性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全局空间白相关、局域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方法对农村财政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探讨;最后通过构建分区域空间计量模型对财政支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大,但财政刺激农村居民消费的效果不理想;且农村财政投入比重明显低于城市地区,并具有重建设轻民生倾向。(2)在不考虑空问关系的情况下,农村财政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差异不断扩大。(3)自1995到2014年,财政农业支出由正向不显著逐渐变得显著,呈现北高南低的稳定空间格局;财政转移性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呈现东高西低的稳定空间格局。(4)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呈较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表现为不显著的抑制作用;财政转移性支出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均存在明显的刺激作用,其中农村居民纯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