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理论是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作为一种日常的语篇形式,新闻语篇在代表媒体阐释新闻事件,表明媒体立场的过程中,必然会使用丰富的评价型词汇资源。本文以评价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就德国媒体关于难民的报道作试探性分析,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从2015-2017年,德国政府实施的难民政策经历了从“犹豫”到“欢迎”再到“收紧”的三个阶段的调整过程,随着难民政策的调整,三个时期新闻语篇中使用的评价资源类型有哪些差异,分别呈现出什么样的分布模式?2)不同的评价资源类型和分布模式分别体现出《明镜》周刊在不同时期什么样的态度立场?3)评价资源的使用在难民新闻语篇中会对舆论的形成和导向过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研究的语料来自于《明镜》周刊国际版。笔者以2015-2017年作为检索时间段,在《明镜》周刊国际版官方网站搜索文章中含有德国(Germany)和难民(refugee)以及德国(Germany)和避难申请者(asylum seeker)的文章,之后对所有文章进行整理和筛选,选取60篇符合研究对象、语料规模相当的语篇,分三个时期加以研究,分析后发现在三个时期的难民新闻语篇中,态度资源在难民新闻语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明镜》周刊的不同态度可以通过多种态度类型来实现,例如情感,判断和鉴赏等显性评价词汇以及隐性概念意义的整合。介入资源的出现频率次之,《明镜》周刊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多声手段,包括投射,情态和让步来灵活处理对于某种态度的介入和退出,从而实现其对言语责任的承担和推卸。级差资源的出现频率最少,难民新闻语篇中态度级差的实现更多的来自于语势资源而非聚焦资源,从而使《明镜》周刊在声称自身态度的立场过程中突出了言语分量和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