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改良版微型营养评价简表(改良版MNA-SF)调查鲁西北地区社区老年人的营养状况,验证改良版MNA-SF的结构效度并划分维度,探索本地区社区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鲁西北社区老年人改良版MNA-SF常模。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分别在聊城市开发区、冠县、东昌府区,德州市德城区抽取两个社区(村)进行调查。共调查1825人。调查对象为社区居住的实际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排除标准为:存在认知缺陷、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者;有严重慢性疾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者;体力活动极大受限者。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以及营养评估。营养评估部分采用改良版MNA-SF,本表包含6个条目:体质量指数、小腿围、体重变化情况、心情如何、蛋白质摄入情况、过去三个月的摄食量变化情况。使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双人双录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利用ROC曲线法和约登指数法(YI)对CC截断值进行调整。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量表的维度进行验证和划分。单因素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在量表得分影响因素探索的基础上,确定分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编制相应的原始粗分常模、百分位数常模、标准分常模。结果:共获得有效样本1805人,其中聊城838人,德州967人。年龄范围60-96岁。本地区采用小腿围判断营养不良的截断值分别为:男性老年人32.05cm,女性老年人30.55cm。探索性因子分析将量表划分为两个维度,根据题目特点,分为客观测量维度和主观回答维度。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结果显示:RMSEA=0.035,GFI、AGFI、NFI、CFI、IFI均在0.9以上,证明模型拟合良好。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居住地区、60岁以前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状况、月人均纯收入、所拥有医疗保障、慢性病患病数量以及呼吸疾病、肿瘤、贫血、胃肠道疾病的患病情况是改良版MNA-SF量表总得分的影响因素。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模型后,对改良版MNA-SF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分别为:居住地区(城市)、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离婚)、年龄、胃肠道疾病、贫血、肿瘤、居住状态(独居)。居住地区为城市,文化程度高为营养状况的保护因素,离婚、胃肠道疾病、贫血、肿瘤以及独居为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以对人群改良版MNA-SF量表总得分具有显著影响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为分组依据,建立量表总体人群常模、居住地区常模、文化程度常模、年龄常模、婚姻状态以及居住状态常模。结论:(1)改良版MNA-SF在鲁西北社区老年人中应用的结构效度良好,可以分为客观测量和主观回答两个维度。(2)居住地区为城市,文化程度高为老年人营养状况的保护因素,离婚、独居、胃肠道疾病、贫血、肿瘤为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3)以对改良版MNA-SF量表得分具有显著影响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为分组依据,建立量表总体人群常模、居住地区常模、文化程度常模、年龄常模、婚姻状态以及居住状态常模,为本地区老年人营养状况的筛查或评价提供新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