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酶是一种特殊的甘油三酯水解酶,使甘油三酯水解为甘油二酯、单甘油酯、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酶具有催化酯交换、酯合成、酰基转移等反应的特性,所以在医药、日化、油脂加工、食品等工业领域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许多学者开始研究用生物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开发出了多种用脂肪酶代替化学催化剂的转化过程。本论文采用平板透明圈法从不同地区农田、油脂污染及石油污染土壤样品中筛选出具有产脂肪酶能力的菌株87株,其中高效脂肪酶生产菌19株。经复筛得到一株脂肪酶产量较高的菌株Mhy-1。菌株Mhy-1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且不透明,纵剖面低凸起,边缘整齐,颜色为淡黄色,革兰氏染色阴性,不产芽孢。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菌株Mhy-1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对Mhy-1进行生长特性研究及产酶条件优化,确定该菌在前10h生长迅速,10h后进入稳定期,菌株最佳产酶时间为36h,最适生长温度及初始pH分别为35℃和pH6.0-9.0,最适产酶温度及初始pH值分别为30℃和pH9.0,初步确定该酶为碱性脂肪酶。采用硫酸铵盐析、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从菌株Mhy-1的发酵上清液中分离纯化了脂肪酶,对纯化后的脂肪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酶的分子量约为34kDa,最适作用温度为45℃,最适作用pH8.0。该酶在pH7.0-9.0和温度30℃-70℃的范围内稳定,在70℃30min处理后能维持80%以上酶活力,是一热稳定酶,Ca2+对酶促反应有促进作用,Zn2+、Mg2+、CO2+对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SDS、EDTA、EGTA均对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PMSF的加入对酶的活力没有明显影响。以硅藻土为载体,对纯化后的酶进行固定化处理,固定化的脂肪酶用于生物柴油的催化合成,转酯率为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