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种植面积少,农药登记回报率低等问题,企业在小作物上登记农药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小作物无推荐用药、用错药、乱用药等现象十分普遍,进而在小作物上出现了严重的农药残留问题。本文建立了氟苯虫酰胺、氟啶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在菊花、金银花和烟草3种小作物中的多残留分析方法,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农药在3种小作物上的降解速率及最终残留水平,结合毒理学和膳食摄入数据,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同时,研究了3种农药在菊花、金银花和烟草加工过程中的农药残留降解转移规律,并探索了叶面肥对烟叶中3种农药残留降解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3种小作物中3种酰胺类杀虫剂多残留分析方法,并研究了田间消解速率及最终残留水平。样品用乙腈振荡提取,经N-丙基乙二胺(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H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1~1 mg/L范围内,3种酰胺类杀虫剂在3种小作物中的色谱峰面积与其相应的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005~10 mg/kg的添加水平下,添加回收率为82.6%~111.4%,RSD低于16.1%,以最小添加水平作为方法的定量限,在不同基质中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004~1 mg/kg。采用所建方法,研究了氟苯虫酰胺、氟啶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在菊花、金银花及烟叶上的田间消解速率及最终残留水平。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在3种小作物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氟苯虫酰胺、氟啶虫酰胺及氯虫苯甲酰胺在3种作物上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8~18.2 d、2.9~9.1 d和3.4~13.6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显示,采收间隔期为14 d时,氟苯虫酰胺、氟啶虫酰胺及氯虫苯甲酰胺在3种作物上的最终残留量最大分别为0.6~22.0 mg/kg、1.4~16.3 mg/kg和0.7~16.4 mg/kg。2.加工过程对3种小作物中3种农药残留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阴干、烘干、晾晒干及蒸后阴干四种不同干燥方式都能有效地降低菊花和金银花中3种农药的残留量。浸泡过程中,3种农药的浸出率都随浸泡水温的提高或茶水比的减小呈增大趋势,随浸泡次数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浸泡时长、浸泡过程盖盖子与否对农药浸出率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卷烟燃吸过程中,3种农药向主流烟气中的转移率在1.2%~18.7%范围内。试验发现,浸泡及燃吸的加工因子都小于1,干燥的加工因子大于1,经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分析得出,3种农药在菊花、金银花和烟草上施用不会对食用干菊花、金银花和菊花、金银花茶及吸食卷烟的一般人群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3.菊花、金银花及烟草中3种酰胺类杀虫剂用药风险评价。根据在山东、四川、安徽进行的田间试验最终残留结果,结合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对3种作物上3种农药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3种农药在菊花、金银花及烟草上施用是慢性风险商为4.6%~28.4%,急性风险商也远远小于100%,由此可以得出结论:3种杀虫剂施用在3种小作物上对人类健康是安全的。4.研究了叶面肥对烟叶中3种杀虫剂残留降解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叶面肥与3种杀虫剂混合在烟叶上施用,结果发现,叶面肥对烟叶中农药残留的降解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不同农药的促进降解效果有差异。研究结果为探讨“药肥合一”模式降低烟叶农药残留水平,提高烟叶品质的可行性提供了基础数据。